贾飞龙也说不清楚原因,只能回应说回头去调查一下。
回到招待所,孟德昆还在想着小李的事情。这时,宋东方上来请领导去吃午饭,首长说:“好吧!”
副部长是四川人,副参谋长是湖北人。午饭的辣炒蚶子和辣子野鸡汤很合两位首长的口味,他们吃得很高兴,同时强调不能超标。
谢云旺解释道:“这蚶子和鱼是工厂渔业队拉回来的,不花钱,全厂职工都免费发放。因为没有冷库,天气热,打回来的鱼必须当天发给职工,不然就会坏掉,大家都有份。野鸡是当地老百姓送的,他们知道你们要来,纷纷表示要当面感谢。”
首长说:“这话说反了,我们要感谢老百姓的支援,而不是让百姓感谢我们。”
“领导说得对。”
“野鸡花了多少钱?把钱给老百姓。”
“行,没问题,佟所长,回头你问问你爸。”谢云旺扭头对进来添汤的佟雪说道。
“好的。”
孟德昆笑着说:“你们这算是什么工农结合?”
“我爸是这的大队长,他听我说你们要来,特意上山打的野鸡。我爸说他是个抗联战士,这是孝敬首长的。”
陈副部长问道:“怎么,你父亲参加过抗联?”
“对,我父亲跟着我叔爷参加过抗联,但那时他只是个小兵,1946年我父亲就当了这个村的队长。”
“老革命了。”
“在首长面前不敢说是老革命。”
“那你叔爷参加革命应该更早,是不是?”
“我叔爷更早。”
“他叫什么?”
“佟继祖。”
“这人我知道。”孟德昆接过话头,“以前是省工业局的领导,后来调到湖南还是湖北,我记不太清了。”
“调到湖北了。”
聊了一会儿,佟雪便下去了。
吃完饭,陈伟达站在招待所小院里,看着月季花说:“这花刚栽不久吧,不过已经缓过来了,这个招待所也是刚改的吧?”
“领导说得对,这个招待所刚改的,这花也是刚从办公楼移过来的。这段时间一直很忙,不过这也是在补课,之前是先生产后生活,现在补一补生活方面的建设也是无奈之举。”
“那你说一说,你们打算如何完善后勤工作,改善职工生活呢?”
“好。”谢云旺从职工住房和粮食困难的情况,一直汇报到渔场的成立。
陈伟达听完汇报后说:“听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了解一下分鱼的情况,下午哪个地方分鱼,我去看看。”
“两个家属区都分,团结街有两个分鱼点,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向阳街有一个。首长想去哪个家属区?”宋东方问道。
孟德昆接过话:“老陈,你去团结街走一走,就当锻炼了,我坐车去向阳街看看。”
宋东方在前边和首长交谈的时候,谢云旺走到一旁,对刘长明说:“通知下去,办公室的人去向阳街,政工科的人去团结街。”
就在他们忙着布置的时候,学校已经放学了,不过参加排练的同学还得去学校。李风顺和高文革没去,他俩不参加排练。
吃完饭,他俩来到厕所前面的后勤供应点排队。上午送回来的鱼和毛蚶子卸在路边,后勤的工作人员拿着“已付”章坐在椅子上,依次给大家分鱼。只见她们在供应本上盖一个“已付”章,排到的职工家属就走到鱼货堆前,自己装上一盆。
领导的汽车来了,停了下来。孟德昆看了一会儿,指了指赵参谋,点了点头,然后独自下车,走到李风顺和高文革身旁,问道:“同学,在排队呢?你们这是在分鱼吗?”
李风顺点了点头。
“多长时间分一次鱼啊?”
高文革回答:“不好说,有时候天天分,有时候好几天才分一次。反正听到他们敲锣就知道分东西了,都说船上打到鱼就得赶紧分,不然就坏了。”
说着说着,赵参谋看到了厕所边的掏粪人,便走过去和他搭话,询问职工分鱼的事情。
靳武利说:“工人待遇太好了……”
分完东西的李风顺看到赵参谋还在和靳武利说话,觉得有些不对劲。回到家后,他跟李雷顺说:“分鱼那儿来了个陌生人,和掏粪人说了好长时间的话,这个人会不会是阶级敌人啊?”
警惕的李雷顺喊上了几名同学,十几个半大小子在一楼楼头把赵参谋截住了,有的还喊着:“抓特务!”
赵参谋被这突如其来的“抓特务”弄得哭笑不得,赶忙解释,但解释了好一会儿也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赵参谋拿出军人证书。
李雷顺看了证书后,才知道他是解放军。
这时,从厂里匆匆赶来的于志歧跑了过来,大家这才解除了误会。
误会消除后,赵参谋提出想到居民家里看一看。
大伙十分热情,带着赵参谋和于志歧挨家参观。
走了好几户人家,赵参谋不住点头,对职工的生活状况表示认可。
又逛了一会儿,他们回到桥头,一起返回厂办公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线情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线情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