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的问题讨论了许久,现场会临近结束时,
江志华突然说道:
“我刚想到一件事,现在大家都清楚电力供应不足,但实际上,水的供应也不够。目前,我们的自来水只能保证生产区使用,职工家属还得自己到井里打水,而且打的水还是未经消毒处理的,这对卫生健康不利。我们能不能在稻地村附近修建一个水源地,然后铺设管道,让职工家属也能用上自来水呢?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行不行还得领导定夺。”
谢云旺十分认同江志华的建议,
说道:“江科长说得有道理。以前我们没有给职工通自来水,主要是受时间和容量的限制。这次我看可以一并解决,大家觉得怎么样?”
大家纷纷表示认可。
谢云旺接着问道:“修建方面的老王来了没?”
“没来。”刘忠臣回答道。
谢云旺说:“小江,你跟王科长联系一下,让他做个设计,看看需要多少材料、多少费用,预估一下要建几个水塔。你看厂区在山上就建了几个,家属区也得建。”
他一边走一边叮嘱,
“原则跟文革广场一样,尽量少花钱。
还有,修建水源地和铺设管道,肯定会占用老百姓的土地,他们肯定会提条件。
老宋,你联系一下,让小江跟公社唐主任商量商量。
定好之后,赶紧报计划申请,供应部门去采购物资。
总之,要抓紧时间,争取在这次会战中把这事一起办完。”
“好的,领导。”江志华连忙答应。
“你告诉老王,”谢云旺看着刘忠臣说,“这次会战我们可能要增加一项供水工程,这工程也不小,管道铺设、水源地建设都是大活。”
谢云旺又回过头看着宋东方说:“宋指挥,这次你还得当总指挥,跟地方打交道,没你可不行。”
“没问题,这事交给我,我去办。”宋东方爽快地答应下来,“我去沟通,有什么问题向你汇报。”
“这样,正好班子成员都在,我提议,我们也成立大会战指挥部,总指挥由老宋担任,副总指挥是老刘、江志华,张小会、王国庆也参与进来,还有谁你们再定,大家觉得行不行?”
“没问题。”
一把手发了话,各部门自然迅速行动起来。
宋东方带着江志华来到公社,见到了唐立波,双方交谈得十分融洽。
唐立波看着基建设计图说:“我提几点意见。一是水源地的位置,在稻地村这儿不行,这一片农田都是好地,公社还指望它产粮呢,你们在这儿建,大田缺水的时候,怕双方争水。”
宋东方有些着急地问:“那该怎么办?”
“你们到程屯下面那块,那儿水多,双方都够用,旱的时候荒石沟也有水,能保证种地。但这样一来,你们的管道就得延长了,你们看行不行?”
“行,可以。”
唐立波还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占地后,解决几户程屯农民转户入厂的问题;
二是埋设管道时,尽量减少对农田庄稼的损失;
三是能不能一并解决西张村、程屯附近村庄的架线送电问题。
宋东方说:“回去后我们开会研究你的要求,研究后给你答复。”
回到工厂开会时,宋东方说:“唐主任提的这三点情况,我觉得有多种考虑。
一是前几次占地招工给地方的指标都让县里占了,公社一级领导家的子女没赶上。
这次他提出占用程屯土地,主要是考虑程屯是公社办公地点,大多数公社领导家都在这个屯,我们占用程屯土地,可以解决部分公社领导子女的就业问题;
二是我们来了之后,老百姓看到电了,也希望用上电,大队、小队都向我们提过这一要求,当然,用电他们是愿意交电钱的,这一点老百姓都认可。”
厂领导研究后,同意了唐主任提出的要求。
地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就是具体设计,计算用多少材料、多少人工、需要多少钱。
预算做出来后,谢云旺去部里开会,带着申请和预算去找部领导,领导审批通过。
厂供应科领导拿着批文找相关单位申请调拨物资。
这边在部里跑手续,那边唐主任到市县跑批复,几天后拿回了征地批复证。宋东方接过来看,是革农字第43号,上面写着最高指示:“备战,备荒,为人民”;“我们做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宋东方看着证说:“这证比建厂初期的正规多了。”
“农业部门说正在研究让你们换新证的事呢。”
一切准备就绪,宋东方组织会战会议,研究供电、供水会战方案。
开会时,宋东方问张小会:“咱们有多少电工,能保证施工吗?”
张小会说:“全厂一共有68名电工,其中车间维修电工33名,变电所电工8名,科里内线电工14名,外线电工13名。拉线架线的话,有一定困难,需要借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线情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线情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