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见我骑在一头灰猪上,猪一直跑,猪一边跑还一边拉粑粑,粑粑不臭,但粑粑太多了,地上到处都是。”
李风顺又说:“我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让许多人坐着火箭到全球各处找其它人和动物,也不知道找没找到,听那老头的意思,人和动物都死了。”
“你怎么了?做个梦,愁眉苦脸的,好像真事似的。”高文革看着李风顺的脸,一脸不解地问。
李风顺没有回答,高文革接着说:“我不知道是做梦还是真的,今天咱俩到了农村去找小孩玩了,而且桥头那个村里有好多小孩呢!”
“我怎么没有看到有小孩玩呢,不能吧?他们不上学吗?他们不上幼儿园吗?”
“咱们都没上,他们也没上。”
“我妈说的,咱们明年上学就不上幼儿园,比咱们小的都得上幼儿园。”
“别管那个了,那村里真的有好多小孩等着跟我们玩呢,走吧!”高文革站起身,伸出手去拽了一把李风顺。
起风了,也许是西北风的寒冷让李风顺感觉应该活动一下了,于是他站了起来。
此时,学校里的读书声此起彼伏,杂乱交织,有读“1、2、3”的,也有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李风顺跟着高文革来到了道边的厕所,高文革尿急,去了厕所里面。
李风顺站在厕所后面等待,西北风一吹,厕所的臭味扑面而来,让他感到十分不爽。
他赶忙捂着鼻子,走到了厕所的前面。
厕所前,一个男人站在粪坑边掏着大粪。
两个木桶一左一右放置,桑木扁担一边吊着一个铁钩,静静地躺在地上,扁担中间用布条缠着,深褐色的布与灰黑色的木头杆缠在一起,看上去十分肮脏。
男人手持一根长长的灰黄色木杆,木杆上套着一个像大碗一样的铁勺,他不断地摇动着粪水,滚动的粪水与坑里黑黄色的石头相互撞击。
淘粪人中等身材,身形偏瘦,头发灰白,身着灰黑色衣服。
他那红中泛黑的大手紧紧抓着木杆,一下又一下地将粪水舀起倒入木桶。
李风顺被这股臭味熏得够呛,赶紧跑过道路,来到了河边。
过了一会儿,高文革尿完尿,捂着鼻子与同样捂着鼻子的贾新艺从厕所里跑了出来。
贾新艺是他们在奎龙幼儿园时的小伙伴。
高文革进去的时候,贾新艺正在厕所里拉屎,铁勺搅动粪水散发的恶臭,让他俩憋着气匆匆结束,赶紧跑了出来。
跑到李风顺身边,贾新艺放下手,大口喘着气说:“上哪玩去?”
“去村里找小孩玩。”
“我也去。”
他们顺着路走过桥,向南拐,走了四十余米,便看到一段很宽的弧形水沟,沟边的滩涂更宽,滩涂里长着几棵大树。
他们下了坡,穿过滩涂,再上坡,走进了村子。
村子不大,有二三十栋民房,都是灰背顶的老房子,显得十分破旧。
房前屋后少许的屋檐与左右的秃檐处,垒着许多大石头。
贾新艺不时好奇地问道:“这些石头是怎么垒上去的?这房顶为什么是弧形而不是平的?”
对于贾新艺的问题,他们都回答不上来。
贾新艺又问:“你爸没跟你们说过呀?”
当时李风顺确实不知道老百姓是怎么建房的,至于说过没说过,他也不清楚。
不过在地震那年搭建地震棚的时候,他和比他晚到三线的周山聊起过这件事。
为此,周山还特地去问了当地的老农。
老农告诉周山:
建房时,首先要打好基础,接着支起四梁八柱,然后开始砌石头。
砌石用的石块,有合适的就直接捡拾,没有合适的就找大石块放炮炸开,之后把大小差不多的石头捡来备用。
这些石头形状各异,当地人一般不会刻意破坏石头的原貌去修整它们,而是顺着石头自身的形状,找到能与其对角插接拼搭的石头相互衔接堆砌,这样砌成的墙非常结实。
砌石头房一般把石头垒到檐口,然后开始安装檩条。
当地山上槐树多,槐树的大枝微微弯曲,很适合做檩条。
檩条要铺设得密一点、结实一些,因为房顶很厚。
为了保温,房顶上需要加苫草,山上狗尾巴草多,是做苫草的好材料,村里人一般都用这种草铺房顶,铺的时候通常把草扎成小捆摆放。
铺完苫草,再用泥抹房顶。
泥里要加草,是铡短的草,和泥用的是黄土,还要加上从矿洞沟拉回的矿渣。
矿渣需要凿碎磨成粉加入土中。
用这种矿渣土抹房顶,一般能用五年。
也许是因为檩条微弯,草和泥铺上去之后,房顶就成了弧形。
砌土坯房,有的是先立柱上梁,也有的是不立柱后上梁,一般是先垒一米多高的石头墙,垒石头的时候,每隔半米插一根二米多高的细槐树枝,石头垒到一米后,砌墙的材料就不用石头了,改用泥土,但四柱及主梁支撑柱的位置还是得用石头垒到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线情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线情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