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烈微醺司令醉,小孩寻事道边蹲。
开学校舍知义度,漫步乡村遇瘥昏。
梦里千秋多少世,山中洞府探云坤。
后勤杂事八人会,石嘴传奇九碧闻。
过了中午,三兄弟才回到家,错过饭点的他们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妈妈站在门口喊道:“爬个山,也不看看日头,你们不饿呀?”
“饿,怎么能不饿?现在又饿又累。”
“锅里热着饭菜呢,快吃吧!”妈妈一边端着饭菜,一边念叨,“先去洗手洗脸,弄得跟泥猴似的,山上有什么好玩的?”
妈妈唠叨的时候,李风顺三兄弟一边吃着热乎的饭菜,一边分享着爬山的体验。
收拾完饭碗,妈妈出门找邻居大妈,一起去登山了。
登山的人虽然很累,但说起爬山的体验,话匣子就关不住了。
吃饭时,有人说山高,有人说山险。
李风顺刚说起山上石头很大,话就被大哥打岔打断了,插不上话的他只好快速吃饭。
吃完饭,他趴在窗台,看着即将变圆的秋月。
不知是夜里飞过的云朵,还是月亮上的阴影,看起来好似鸡、兔或者狗在白玉盘上舞动。
看了许久,李风顺困意袭来,钻进被窝睡着了。
不知为何,李风顺仿佛回到了那块石头上,石头平滑得如同保华文化宫前毛主席巨像基座的大理石。
身着白衣的李风顺用拂尘轻轻掸了掸白衣服、白裤子和白皮靴,手持拂尘向里走去。
走到枯草和佛像前,他手一挥,枯草和佛像瞬间消失不见。
紧接着,传来嘎啦嘎啦的声音,顶棚倾斜的岩石缓缓向上升起,一条笔直洁白的走廊向山洞深处延伸。
李风顺慢慢往里走,白色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奇奇怪怪、闪闪发光的玻璃。
走了很久,他来到一扇玻璃大门前,门自动打开,他走进大厅。
大厅里,一张大U形桌旁已经坐了几百人,中央的圆桌也坐了几个人。
他看了看,径直走到圆桌的副位坐了下来。
主位的椅子从地下缓缓升起,一位灰白胡子的老头坐了上去。
老头说:“千年前的天灾人祸,让世界失去了90%的生灵,重生计划还未完成,而我们已经老了,能更换的零件也没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已经死去,我们与星球的其它基地失去了联系,该怎么办?”
老头环顾一周,用手指向U形桌后的人,“为了世界,出发吧!”
U形桌后的几百人穿着漂亮洁白的衣服,钻进桌子里。
片刻后,桌子变成一个又一个白色的、长着脚的火箭,依次从眼前飞速射出。
U形桌消失了,圆桌旁只剩下十几位老头。
李风顺走下圆桌,来到岩石边,看着远去的火箭,期待他们早日归来。
正看着,突然起风了,枯枝残叶纷纷飞到李风顺身边,狂风将他推向了悬崖边。
惊醒后的李风顺一脸茫然,他从未做过这样的梦,这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也许是因为多梦导致休息不好,也许是爬山的疲惫还未消散,他感觉有些疲惫不堪 。
吃完饭,李雷顺去上学。
由于搬家耽误了几天,今天学校正式开学。
学校位于向阳街十号楼,十号楼与向阳街其他楼虽出自同一张图纸,但它的隔断与其他住宅楼不同,房间更大,跨度大,门少窗户多。
此外,十楼与九楼间距较大,十楼前还有一个三十多米宽的小操场。
楼下第三间是幼儿园,第四间是小学五年级教室,东边的两间分别是一年一班与二年一班,西边则是三、四年级教室。
楼上第一间是校长与小学教师办公室,第二间是初中教师办公室,再往后依次是初一、初二,初三一班和初三二班。
早饭后,哥仨一起出门送李雷顺到学校。
操场上站了许多人,各班级的老师举着木头牌子组织学生站队。
先来的学生接过牌子站在最前面,等学生排好队,老师便逐个检查转学通知书。
检查完毕,一名老师拐到一角跑上楼,来到办公室。
此时办公室里,宋东方、袁国岭、后勤组长、冉海等人正在闲谈。
老师汇报情况后,冉海邀请领导们一起走到二楼挑檐的走廊上。
冉海礼让后勤组长先站上前,后勤组长摆了摆手示意不用。
冉海站在走廊上,大声说道: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三线的各位革命同志,大家好!
今天是锦东三线子弟学校开学的第一天,也是我们来到三线的第三天。
在这伟大的历史时代,我们即将在这深山沟里谱写一幅崭新的画卷,这幅画卷描绘的将是三线教育。
正如毛主席讲的,中国六亿人口的显着特点是一穷二白,这看似是坏事,实则是好事。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我们的三线教育目前也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恰似一张白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线情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线情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