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为不幸的是,在这场激烈得近乎惨烈的战斗中,后来闻名遐迩、威震四方的将领薛万彻和薛万均,不幸被刘黑闼的军队生擒活捉。这兄弟二人,曾是唐军的得力干将,在以往的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从未有过败绩。他们凭借着高强的武艺和出色的军事谋略,为唐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唐军的中流砥柱。可如今,在这实力强大、勇猛无畏的对手面前,他们也不得不败下阵来,成为了阶下囚。
与此同时,罗艺站在战场上,望着眼前这一片混乱和惨败的景象,心中明白形势已经无法挽回。他深知自己若再继续坚守下去,只会落得个全军覆没、片甲不留的悲惨结局。于是,他当机立断,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做出了决定,放弃了抵抗,率领着残部匆匆退回了幽州。他那离去的背影,孤独而又落寞,充满了无奈与不甘,仿佛在诉说着这场失败给他带来的沉重打击。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转,转眼间便到了十二月。天气愈发寒冷,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席卷而来,仿佛要将世间的一切都冻结。大地仿佛也被这肃杀的气氛所笼罩,一片死寂。刘黑闼趁着胜利的余威,率领着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进逼宗城。那密密麻麻的军队,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向着宗城滚滚而来,所到之处,尘土飞扬,气势惊人。
彼时,李世积负责镇守宗城。当他得知刘黑闼大军即将来袭的消息后,心中不禁涌起了一阵强烈的忧虑。此时的宗城,城内仅有守军五千人,在兵力上与刘黑闼的数万大军相比,差距悬殊,简直是天壤之别。李世积深知刘黑闼这位对手的厉害,他早已久闻刘黑闼骁勇善战的大名,其武艺之高强,据说比起秦琼来也不遑多让。秦琼在唐军中乃是举足轻重的名将,武艺超群,历经无数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其英勇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而刘黑闼能够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其武功之高深莫测,军事才能之卓越非凡。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李世积决定暂时放弃宗城,退往洺州。他心里明白,在这种敌众我寡、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保全实力,以待来日再图东山再起,方为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保存有生力量,才有机会扭转战局。
然而,刘黑闼怎会轻易放过李世积。当他得知李世积弃城逃往洺州的消息后,顿时暴跳如雷,怒发冲冠,他发誓要亲手杀掉李世积,为窦建德报仇雪恨。在刘黑闼心中,窦建德是他的主公,是他的恩人,他对窦建德忠心耿耿,如今窦建德已死,他将这份仇恨全部都算在了李世积等人的头上。
于是,刘黑闼亲自挑选并派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对李世积展开了一场疾风骤雨般的追击。这支骑兵部队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他们骑着矫健的战马,手持锋利的长刀,马蹄飞扬,尘土滚滚,以风驰电掣之势紧追不舍。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凶狠,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追上李世积,将他斩杀。
李世积所率领的皆是步兵,在速度上根本无法与刘黑闼的重骑兵相提并论。很快,刘黑闼的大队骑兵便如乌云压顶般追上了李世积的队伍。面对突然出现的追兵,李世积的士兵们顿时陷入了慌乱之中,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原本整齐的队伍也变得混乱不堪。但他们深知,此时唯有拼死一战,才有一线生机,于是他们纷纷握紧手中的兵器,准备迎接这场生死之战。
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步兵与骑兵的力量对比悬殊巨大,骑兵凭借着速度和冲击力,如同一把把利刃,狠狠地插入了唐军步兵的阵营。唐军士兵们虽然奋力抵抗,他们用手中的长枪和盾牌组成防线,试图抵挡刘黑闼骑兵的猛烈冲击,但终究难以抵挡那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在激烈的厮杀中,唐军士兵们的鲜血如泉涌般流淌在地上,染红了周围的土地,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尽管李世积指挥若定,他不停地呼喊着,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试图带领士兵们突出重围,但无奈双方实力相差太过悬殊,战场上的形势对唐军极为不利,最终还是难以挽回败局。
这场大战过后,李世积的步军损失惨重,足足有五千人战死沙场,鲜血染红了大地,场面惨不忍睹。而李世积则在亲兵的拼死保护下,单枪匹马地突围而出。“仅以身免”,这四个字成为了这场惨败的真实写照,也让李世积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此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迅速传回唐廷,整个唐廷都为之震惊!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脸上都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唐高祖李渊也为此忧心忡忡,他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刘黑闼的势力如日中天,若不迅速采取措施应对这场危机,后果将不堪设想,很可能会让刘黑闼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壮大,威胁到唐朝的统治根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谋谋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