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瓦岗军的不断壮大,河南、河北、山东以及江淮地区的起义军首领们纷纷归降李密。李密对这些归降的首领,采取了优厚的待遇,全部封官授爵,让他们各自统领本部人马,并且设置百营簿来详细地总管他们,使得瓦岗军的势力如同一片广阔的海洋,不断发展壮大,为谋取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瓦岗军的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由裴仁基镇守的虎牢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处于洛口仓和荥阳之间,与东都遥相呼应,宛如一把高悬在瓦岗军头上、随时可能落下的利剑,时刻威胁着瓦岗军的后方。
因此,李密将下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锁定在了虎牢关。正当李密与手下的大将们商议如何攻取虎牢关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局面发生了。
裴仁基,这位素来以忠勇闻名当世的将领,此刻却率领着儿子裴行俨等猛将,大义凛然地向李密献官投降。这一变化,让李密一时不知虚实,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原来,裴仁基与刘长恭之前约好,要前后夹击瓦岗军。李密也早有防备,安排人马埋伏在横岭,成功地阻滞了裴仁基大军的行进。
急功近利的刘长恭,不等裴仁基大军赶到,便贸然出兵。这一贸然的行动,导致他在瓦岗军的顽强抵抗下,陷入了绝境。当裴仁基好不容易听说刘长恭已经被李密打败的消息后,为了保存实力,只好率军屯兵于百花谷,加强营垒,严阵以待,守住了这一方的天险。
而刘长恭在狼狈地逃回东都后,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竟然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裴仁基的身上,声称自己战败是因为裴仁基失期未至。这使得裴仁基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进退两难的裴仁基,进则是强大的瓦岗军,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退又害怕朝廷治他的罪,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地勒住了他的咽喉。在这种绝望的困境下,在亲信的再三劝说下,裴仁基最终下定决心,率军以虎牢关归顺了李密。
李密见此,不禁大喜过望。为了表示对裴仁基归降的重视,他封裴仁基为上柱国,河东公。而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也因其英勇无畏的战绩,被封为上柱国,绛郡公。
随着裴仁基的归降,西魏军成功解除了后顾之忧。众人摩拳擦掌,决定全力西进,加强了对洛阳周边城池的攻势,向着建立大一统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谋谋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