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仁基和刘长恭皆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他们手下更是不乏猛将。再加上这数万精兵,他们的阵容显得无比强大,气焰嚣张至极。
然而,李密对此却心如明镜,看得极为透彻。他深知自己麾下的瓦岗军,虽然此时也十分强大,但若是与隋军硬碰硬地进行一场正面对抗,无疑是以卵击石,必败无疑。于是,在与翟让、徐茂公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商讨后,李密按照徐茂公给出的精妙方案,对瓦岗军的队伍进行了重新的调整与布局。
他将瓦岗军分成十队,兵精者强,阵布巧妙。其中四队被埋伏在横岭,这里地势险要,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凭借着有利的地形,他们与裴仁基的大军展开周旋,竭尽全力防止裴仁基与刘长恭两路大军顺利汇合,试图以此来打破隋军的包围之势。
按照计划,刘长恭率领的东都官兵率先到达了约定地点。这位立功心切的将领,一刻都等不及让士兵们吃早饭,便迫不及待地驱赶着他们渡过洛水,在石子河以西列阵。只见那阵线绵延南北,长达十几里,气势磅礴,仿佛能吞噬一切。
而此时,刘长恭见李密军队人数稀少,在他眼中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翟让率先率领兵马与刘长恭展开交战。战斗一触即发,瓦岗军将士奋勇拼杀,但隋军兵强马壮,瓦岗军渐渐处于下风,交战不利。翟让见形势不妙,果断下令让部队退缩。
刘长恭见状,心中大喜过望,自以为胜利就在眼前,命令部下乘胜追击。而此时的李密,冷静地观察着局势,他心中早有算计。当隋军因一味地追击而显得有些疲惫不堪时,他果断地率领所部如猛虎下山般横冲隋军。
那隋兵本就因为追逐太久,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此时又饥又累。在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下,顿时阵脚大乱,如同潮水般溃败而去。
隋兵的最高指挥刘长恭看到隋兵纷纷溃逃,他的心理防线也在瞬间崩塌。这位战前还说瓦岗军不过是一群抢米盗匪的高傲将军,此刻在慌乱之中,完全失去了理智。他来到一位士兵面前,毫不客气地抢夺士兵的衣服穿在身上,然后扮作散兵模样,惊慌失措地潜逃回了东都。
在石子河之战中,隋军死伤惨重,超过了一半的士兵命丧黄泉。而李密、翟让率领的瓦岗军却趁机全部缴获了隋军的辎重、器械、铠甲等物资。此一战,瓦岗军声威大震,名声远扬。
石子河之战的胜利,无疑是李密军事才能的最佳证明。这使得他在瓦岗军中的声望瞬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瓦岗军上下无不对李密心悦诚服。
由于此前就听闻徐茂公他们盛赞蒲山公李密是一代人杰,志向恢弘高远。再加上如今随着瓦岗军人马的逐渐增多,翟让越发觉得自己的能力已有些跟不上瓦岗军壮大后的步伐,管理起这庞大的队伍愈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对外作战中,有时也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怀着对李密的敬佩与信任,以及对瓦岗军未来发展的期望,这位襟怀宽广的翟让,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贤,推举李密为瓦岗军首领,并满怀敬意地给李密上尊号为“魏公”。
公元617年二月十九日,瓦岗军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在那庄重神圣的氛围中,他们设坛祭天,祈求上苍庇佑。随后,李密正式宣告建立西魏国,建元永平,下发文书落款为行军元帅魏公府。
李密大展宏图,开始全面地经营他的新领地。他设立了完善的政权机构,将各方人才招揽麾下。他分封群臣,授予翟让司徒、上柱国官衔,并封其为东郡公,地位仅次于李密,以彰显翟让在瓦岗军崛起过程中的巨大功绩。
而对于翟让的旧部以及新近招纳的众多人才,李密也一一封爵拜官,根据他们的才能和功劳,给予了相应的地位和待遇,每一人都各有档次,秩序井然。
其中,徐茂公更是凭借其卓越的功绩和杰出的才能,被授为右武侯大将军,统领本部人马,在瓦岗军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李密倚重的得力助手。
当然,李密深知自身的安全对于瓦岗军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他从瓦岗军中精心挑选出特别骁勇的士兵八千人,将他们分成四个骠骑部队,作为自己的侍卫队,号称内军。李密时常自豪地说,此八千人足当百万雄兵。这内军,便是西魏军中最为精锐的特种部队,李密以此手段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确保自己的安全,为瓦岗军的发展保驾护航。
西魏军以洛口仓为中心,在环绕洛口仓四十里的范围内大兴土木,修筑洛口城。这座坚固的城堡,成为了西魏军的根基,防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
与此同时,李密深知人才的引进对于瓦岗军发展的重要性。他发布檄文,号召四方豪杰前来响应,网罗天下英才。在李密的感召下,一时间,瓦岗军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房彦藻被李密派遣率军向东攻占城池,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他的带领下,瓦岗军接连攻克安陆、汝南、淮安、济阳(今湖北安陆县、河南汝阳县、泌阳县、山东曹县等地),成功地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谋谋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