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裹着岩壁的青灰往正西去,越近山坳,空气里的冷硬就燃了,腾起些灼人的烫——是青铜熔浆翻滚的火气,混着硫磺与焦炭的烈香,在风里凝成层赤红的烟。吴仙握着念归幡,幡面上铸字钟的星纹正泛着炽烈的光,比刻字石的青灰更灼目,指尖触到,能觉出焰纹的滚烫,像指腹碾过刚从熔炉里舀出的铜水。
山坳里立着座半截坍塌的钟楼,残存的木架上悬着数十口大小不一的钟,钟体上布满了熔铸的字——“鸣”“传”“震”,笔画边缘凝着铜锈,像刚从火里淬出来的魂,字缝里还嵌着些火星,是未燃尽的焦炭,能顺着钟纹烫进指腹。阿芷的两生草往钟楼凑,根须缠着块断裂的钟耳,耳上沾着个熔化的“鸣”字,草叶突然映出层赤红的光:无数熔炉、坩埚、铁钳在坳底的泥屋里堆着,炉壁结着层焦黑的熔渣,钳口缠着烧烂的麻布,布上浸着乌黑的渍——是老铸匠的汗,被炉火蒸干了盐分,混着铜末凝成了垢。
墨渊的镇山链在腕间轻灼,链环蹭过悬钟的铁钩,发出金属相击的铮鸣。“老铸匠原是军里的冶工。”他指尖捻起一粒嵌在钟纹里的焦炭,炭粒边缘还留着灼烧的痕迹,“三百年前烽烟漫了关隘,他背着半箱铸具逃到这山坳,见着刻字石滚来的废石片,就定了脚,说‘石能扎在土里,钟能响彻云间,把字铸在钟上,才算真的传得远’。”
三人顺着钟楼往里走,阶上嵌着些熔珠,珠上还闪着暗红的光,珠尾缠着半截火麻。吴仙俯身拾起块钟片,片上铸着“传”字的一角,正是刻字石那“承”字凿痕的魂影,只是石的硬被火的烈熔过,笔画边缘多了层焰舌般的卷,像字在钟里长了灼热的筋。
“他铸字时总往铜水里掺东西。”吴仙指尖抚过钟片的“鸣”字,熔痕里嵌着些金黄的碎末,是炼过的金沙,“掺过松香,说‘带点树的魂,字才响得透’;掺过锡块,说‘沾点石的骨,钟身不易裂’;有次铸‘忠’字给守关的将士,他把自己在战场受的箭镞磨成粉,混着铜水浇进模子,说‘掺点血火的腥,字能替袍泽喊魂’。”
阿芷的两生草突然往泥屋窜,草叶拂过个歪斜的坩埚,埚里还凝着半块铜锭,锭上“震”字刚铸了一半,熔痕歪歪扭扭。她伸手扶直坩埚,草叶腾起层赤红的光:老铸匠正蹲在熔炉前,左手按着陶范,右手握着长勺——他的右臂有片焦黑的疤,是当年烽烟里为抢出军钟,被炭火燎的,疤上结着硬皮,此刻正有血珠顺着勺柄滴进“震”字的笔画里,他却盯着铜水喃喃道:“烈些,再烈些,这字得经住雷劈。”
墨渊的镇山链突然轻颤,链尖往泥屋最里的铁架一点,架上挂着口残钟,钟上铸着“唤”字,最后一笔拉得极长,像道火线在牵什么。链尖触到残钟时,屋里突然飘出股旧味,味里裹着片模糊的火影:老铸匠正就着炉火浇范,鬓角的汗珠落进火里炸出火星,背上搭着块浸了井水的麻袋,袋角冒着白汽——是他为了赶在冬至前铸完“唤”字钟,给山里迷路的猎户,守了十个通宵,掌心被铜水溅出的燎泡连成一片,却用指腹敲着钟坯笑,说“范要匀,火要烈,字才喊得出声”。
“他后来用自己的指血调了铜水,补在‘唤’字的缺口。”吴仙取下残钟,指尖触到钟体,钟面烫得像炭火,“唤”字的捺画处果然藏着层与周围铜色不同的暗红,像凝住的血铁,“我师父说,他的眼睛被炉火熏得昏花,就把耳朵贴在钟上听余音,说‘音颤能辨清浊,就像摸着字的魂’。有次山雷击碎了晾钟的木架,他光着脚在雨里护钟坯,脚心被碎铁划得全是口子,却把钟坯抱在怀里焐,说‘钟冷了没事,字魂不能灭’。”
念归幡突然漾起赤红的光晕,光晕化作层薄火,顺着钟纹漫过整个山坳。被火光扫过的铸字突然发亮,映出无数个铸字的场景:有的字铸偏了,他就往旁边铸朵火纹,说“偏了没事,火护着就好”;有块铸“义”字的钟被虫蛀了缝,他就把自己的头发烧成灰,混着铜浆补缝,说“掺点老皮肉的燃,能托住兄弟情”;他的手臂被炉温灼得发僵,就用牙咬着长勺舀水,说“手麻了没事,脚踩着火塘,字就铸不歪”。
幻象里的老铸匠总在泥屋角堆着些废钟——都是他觉得“火气不够烈”的。有块铸“生”字的钟,他没舍得丢,说“这钟撞醒过七个冻僵的采药人,字边沾着霜痕,留着给新钟当样子”。有年冬寒冻裂了熔炉,他怕冻坏了要送人的“暖”字钟,就把自己的被褥拆了烧火,裹着草帘守在炉边,说“炉是字的魂,冻不得”。
他铸到第四十八个年头时,已经抡不动风箱,就用胸口顶着拉杆送风,说“力软了是焐,风慢了是养,字得养着才烈”。有个失聪的孩童来寻亡父的铸钟,孩童说父亲的灵前钟上铸着“伴”字,老铸匠就把自己铸了四十八年的“伴”字钟给了他,说“摸这钟纹,比当年的灵钟更烫,你们的日子,都熔在铜里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破苍穹问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破苍穹问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