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延续下去。就像长庚山亘古矗立,长庚蓝岁岁绽放,这份藏在血脉里的守护,早已成了长庚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转眼到了第二年盛夏,长庚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县文旅局借着“玄玉守护”的故事,把长庚镇打造成了乡村康养旅游点,山脚下的长庚蓝花海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游客扛着相机来拍照。林砚青的诊所也添了个小隔间,专门放着母亲的草药图谱和父亲的矿洞笔记,成了游客了解小镇历史的“微型展馆”。
“林医生,这长庚蓝真的能入药吗?”一个穿碎花裙的姑娘蹲在花海旁,轻轻碰了碰花瓣,眼里满是好奇。林砚青正好提着竹篮来采露水,笑着点头:“它的花瓣晒干能泡茶,清热解燥,不过得注意,不能跟玄玉饰品放在一起,老辈人说会冲撞。”
姑娘赶紧把脖子上的玉坠往后藏了藏,惹得周围人都笑了。小石头背着小药箱跟在后面,像个小大人似的补充:“姐姐要是想带纪念品,镇上王伯的木雕铺有长庚蓝摆件,都是用山上的老松木刻的,安全得很。”
这两年小石头长了不少,个头快到林砚青胸口了,扎针、抓药的手艺也练得熟练,街坊们都喊他“小林医生”。王顺的木雕铺也火了,除了刻长庚山和长庚蓝,还会根据游客的要求,把他们和小镇的风景刻在一起,不少人说要把“长庚的记忆”带回家。
这天傍晚,诊所快关门时,张敬山扛着一捆晒干的柴胡走进来,额头上还沾着汗:“砚青,今年山上的柴胡长得好,我挑了些品相好的晒了,你收着配药。”他放下柴胡,又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对了,昨天去镇上赶集,看见有卖蜜的,是山里养蜂人酿的槐花蜜,你和小石头都爱吃,就买了两罐。”
林砚青接过布包,触手温温的,心里也暖烘烘的。这几年,张敬山总把他和小石头当自家孩子疼,陈建军也常把家里种的蔬菜送来,王顺更是隔三差五就做些木雕小玩意儿给小石头。他知道,这些细碎的牵挂,都是长庚镇最珍贵的温度。
正说着话,陈建军推着自行车来了,车后座绑着个大西瓜:“天热,买个西瓜解解暑。对了,砚青,明天镇上要办‘长庚文化节’,镇长让我来问你,能不能在广场上摆个摊子,给大家讲讲草药知识,再教孩子们认认常见的草药?”
“当然能。”林砚青一口答应,转头看向小石头,“明天你也去,给大家演示怎么扎针好不好?”小石头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我还能把娘留下的那本《草药入门》带来,给小朋友们看里面的插画。”
第二天一早,镇中心广场就热闹起来。搭好的戏台子上,镇上的文艺队在排练秧歌,广场四周摆着各色摊子,有卖小吃的,有卖手工艺品的,林砚青的草药摊前更是围满了人。小石头穿着林砚青给他做的小褂子,手里拿着一根银针,在布偶娃娃身上演示扎合谷穴的手法,旁边的小朋友们看得目不转睛。
“大家看,这是薄荷,夏天煮水喝能防中暑;这是金银花,泡在茶里能清热解毒……”林砚青拿起桌上的草药,一一给大家介绍,“这些都是长庚山上常见的草药,只要用得对,都是治病的好东西。”
人群里突然传来一阵掌声,林砚青抬头一看,是县医院的李医生,身边还跟着几个穿白大褂的人。“林医生,我们是来给你捧场的。”李医生笑着走过来,“上次跟你合作的‘清热解毒方’,在医院用得很成功,这次来,是想再跟你聊聊,看看能不能把长庚蓝的有效成分提炼出来,做成更方便的药剂。”
林砚青心里一喜,这正是他想做的。母亲当年总说,草药的价值不该只藏在小镇里,要是能让更多人受益,才不算辜负了这些草木的心意。两人找了个安静的角落,聊得十分投机,最后约定,下个月县医院会派研究团队来长庚山,采集长庚蓝样本做进一步研究。
文化节的重头戏在晚上,广场上点起了篝火,街坊们和游客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王顺带着几个手艺人,在篝火旁表演木雕,手里的刻刀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刻出一朵栩栩如生的长庚蓝。陈建军则拉着几个老伙计,唱起了当年矿上的歌谣,粗犷的歌声里满是岁月的味道。
林砚青牵着小石头的手,站在篝火旁,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牵着他的手,在院子里看父亲劈柴。那时的长庚镇还很安静,如今虽然多了很多陌生人,却依然温暖。
“哥哥,你看!”小石头指着天空,林砚青抬头,只见夜空中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挂在长庚山的山顶,月光洒在花海和小镇上,像是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银辉。“长庚星!”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大家都抬头望去,只见西边的天空中,一颗明亮的星星格外耀眼——那是长庚星,也是小镇名字的由来。
“老辈人说,长庚星是守护星,能保佑咱们长庚镇平平安安。”王顺走过来,手里拿着两个刚刻好的长庚星木雕,递给林砚青和小石头,“拿着,保佑你们娘俩平平安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陆第一邪修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陆第一邪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