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区对应今日河南省中南部,地跨平顶山、漯河、许昌三市,包含叶县、舞钢市、舞阳县、郾城区、鲁山县全境及襄城县、郏县部分区域。在军事辐射范围内,显州道还实际影响着豫州(今河南汝南县)、道州(今河南鲁山县)等相邻州县,其中方城隘(今河南方城县独树镇)作为南阳盆地门户,成为监控王世充集团南下的战略支点。
但是,当时的显州尚未正式建制(显州设于武德四年),所谓“显州道”实为依托滍水防线构建的临时战区,其行政边界随唐军与王世充、萧铣势力的拉锯而动态变化。至武德四年洛阳战役前夕,该行台通过整合叶县冶铁资源(今叶县文集遗址)、鲁山驿道体系(今鲁山瀼河古驿道遗迹)及舞阳盐业(今舞阳盐矿遗址),形成北接陕东道、南通襄州道的战略走廊,为李世民虎牢关决战提供了侧翼保障。
若以现代地理坐标界定,当时的“显州道”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河南省漯河市全域、平顶山市中东部及南阳市方城县东北部的总和,其地理特征呈现为伏牛山余脉向黄淮平原过渡地带,既是古代南北交通要冲,也是唐代前期重要的兵源与粮秣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显州道地处荆襄要冲,既是防御萧铣西进的前哨,又是监控王世充南下的枢纽。任命杨士林为行台尚书令,既是对其献地之功的褒奖,更是借助其在地豪强的身份稳定新附地区。
相较于杨士林的区域性任命,四月二十一日对李世民的加封则具有全局性战略考量。这位22岁的秦王此时已展现出超凡的军事才能,在《旧唐书·太宗本纪》中清晰记录着:武德二年十一月歼灭薛仁杲,次年四月击溃刘武周,半年间横扫陇右、河东。新加的益州道行台尚书令职务,使其权力范围从关中(雍州牧)、中原(陕东道)延伸至巴蜀粮仓。这种跨越秦岭的军政布局,实为即将展开的洛阳会战埋下伏笔,益州道不仅能为前线提供兵员粮秣,其治所成都更是掌控长江上游的战略支点。
李世民被任命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之前,已任雍州牧、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等要职,此次加封他兼任益州道行台尚书令,进一步扩大了他的权力范围。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跟随李渊南征北战,参与了众多重要战役。
在唐朝建立初期,李世民率领军队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平定薛仁杲的战役中,李世民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他亲自率领军队深入敌境,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他巧妙地运用战术,多次击败薛仁杲的军队,最终成功地将薛仁杲生擒,为唐朝消除了一个重要的威胁。
在平定刘武周的战役中,李世民更是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军事智慧。当时,刘武周的军队势力强大,给唐朝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武周的军队进行了长期的战斗,在战斗中,他遭遇了多次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不断地调整战略战术,鼓舞士气,最终成功地击败了刘武周的军队,收复了失地。
除了在军事上的卓越成就,李世民在政治上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他善于用人,能够广纳贤才,为唐朝的发展汇聚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他还注重发展经济,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唐朝经济的繁荣。此外,李世民还重视文化建设,提倡文化教育,为唐朝文化的昌盛奠定了基础。
正是因为李世民在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杰出贡献,李渊对他十分信任和器重。此次加封他兼任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不仅是对他过去功劳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能够继续为唐朝做出更大贡献的期望。
李世民受任益州道行台尚书令时,益州道的实际管辖范围需结合唐初军事部署与地理沿革综合考察。这一行政区的核心区域以古蜀地为基础,西起龙门山脉(今四川彭州至都江堰一线),东抵长江三峡西口(今重庆奉节白帝城),北达米仓道南麓(今四川巴中至广元区域),南至大渡河以北(今四川雅安汉源县),其地理轮廓大致覆盖今四川省中东部及重庆市西部。
具体而言,益州道行台直接统辖的州级建制包括:益州(治今成都)领成都、华阳、新都、郫县、双流等十六县,对应今成都市主城区及温江、郫都、新都、双流等区县;绵州(治今绵阳)辖巴西、昌隆、魏城等县,相当于今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及三台县北部;利州(治今广元)领绵谷、葭萌等县,涵盖今广元市利州区、昭化区及剑阁县东北;遂州(治今遂宁)辖方义、长江等县,即今遂宁市船山区、蓬溪县及重庆市潼南区部分区域;陵州(治今仁寿)领仁寿、贵平、始建等县,对应今眉山市仁寿县及成都市简阳市南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