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9年立春,青湖社区的"初心会议室"里,阳光透过量子玻璃窗,在李阳和林小满之间的桌面上投下一道金线。桌上摊着两份文件:左边是1983年李阳手写的门吸成本核算单,右边是林小满刚完成的"全球社区量子网络"预算案。李阳用红笔在预算案的某页画了个圈——那里写着"为偏远社区预留30%的设备调试时间",这个细节让他想起当年给四合院的老人们装门吸,总要多留半天时间,"大爷大妈们爱问东问西,急不得"。
日常管理的交接遵循"扶上马,送一程"的节奏。李阳将集团事务分为"必须亲自抓"和"放手试错"两类,前者包括社区公益项目的方向把控、重大伦理决策的审定,后者则交给林小满全权处理。每周一的高管会,他只在最后半小时发言,前两小时专注听林小满部署工作,偶尔在笔记本上画个门吸图案——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提醒"别忘了社区用户的感受"。某次讨论海外市场扩张时,林小满提出要在三个月内完成10个国家的布局,李阳没直接否定,而是调出1985年的老照片:"当年我花了半年才让胡同里的10户人家用上门吸,急着铺摊子,容易掉链子。"第二天,林小满的方案里多了"社区试点期"的条款。
经验传授的创新体现在"问题导向"的对话中。李阳不搞"传帮带"的讲座,而是和林小满每周三下午在"时光茶馆"开"开放式问诊"——谁遇到难题都可以来请教,两人当着众人的面讨论。某部门经理纠结"要不要给量子设备提价",李阳没给答案,而是讲了2003年的故事:"那年门吸成本涨了,我也想涨价,三大爷说'你涨五毛,就有老人舍不得买'——后来我改了材料,成本降了,价没涨,生意反而好了。"这种"用故事给思路"的方式,让年轻人更容易吸收,林小满说:"李总从不直接告诉我怎么做,而是让我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想',就像教我钓鱼,不是直接给鱼。"
支持体系的搭建聚焦"容错空间"的创造。李阳在集团章程里新增"创新试错条款":林小满团队主导的项目,即使短期亏损,只要社区用户好评率超过80%,就可继续推进。某量子医疗设备因适配老年患者的需求,研发周期延长导致成本超支,李阳不仅批准追加预算,还带着林小满去青湖社区:"你看周奶奶用得多顺,这比省钱重要。"更特别的是"代际智囊团",由退休高管和社区老人组成,不给决策压力,只提供"过来人视角"——当林小满犹豫是否进入某高风险领域时,78岁的王爷爷说:"1965年我开拖拉机闯戈壁,怕翻车就永远到不了目的地。"这句话成了最终决策的关键参考。
年轻人潜力的激发藏在"信任授权"的细节里。李阳将"青湖社区改造升级"这个重要项目完全交给林小满,自己只做个"普通居民"提建议。林小满大胆引入"社区居民持股"模式,让老人用服务时间兑换项目股份,年底能分红。实施初期争议很大,李阳却在社区大会上说:"当年我做门吸,要是三大爷他们不帮着宣传,哪有今天?让大家都能分点好处,才是长久之计。"这个项目后来成了社区共建的典范,也让林小满的领导力得到充分认可。他常对林小满说:"我60岁时不敢想的事,你们27岁敢想,这就是进步——当年我觉得门吸能卖遍胡同就不错了,哪敢想量子设备能走出国门?"
交接过程的仪式感透着"传承而非替代"的智慧。李阳拒绝搞"权力交接大典",而是策划了"社区接力"活动:他带着林小满挨家挨户拜访青湖社区的老人,每到一家就介绍:"这是小林,以后她来给您服务,我在旁边看着,有不周到的您尽管说。"83岁的周奶奶拉着林小满的手说:"小李当年给我装门吸时,手冻得通红——你们年轻人有文化,比他强,但别忘了,咱做的是暖人心的事。"这些场景被拍成纪录片,在集团内部播放时,许多员工说:"看到李总和林经理一起给老人修设备的样子,突然明白交接不是换个人,是把事继续做好。"
未来信心的建立源于"共同愿景"的强化。李阳和林小满共同撰写了《李氏集团2100愿景》,核心不是商业目标,而是"社区承诺":让全球1000个社区的老人能体面养老,让每个社区都有"像门吸一样实在"的科技产品,让员工能在工作中找到"帮人的快乐"。愿景发布会那天,没有邀请商业大佬,而是请了青湖社区的10位老人坐在第一排,当林小满说到"要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用上量子教育设备"时,台下的孩子们举着"我们也要帮老人"的牌子欢呼。李阳看着这一幕,想起1983年四合院的孩子们围着他看修门吸的样子,突然觉得:所谓交接,不过是把"想让日子好一点"的心意,传给下一辈人。
夕阳下的青湖社区,李阳和林小满并肩走在石板路上,影子被拉得很长。路边的智能音箱播放着社区广播:"李氏集团的量子门吸已在全球上市,它保留了1983年原型的优点——安静、结实、老人用着顺手。"林小满笑着说:"没想到门吸成了我们的吉祥物。"李阳点点头:"其实做企业和做门吸一样,不图多花哨,能解决问题、让人踏实,就够了。"
此刻,社区广场上,孩子们在用全息投影重演"李阳修门吸"的故事,林小满的身影也出现在画面里,正和年轻时的李阳一起调试设备。李阳知道,交接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就像老槐树的叶子落了又长,只要根还在,绿意就不会少。而这根,就是"实在做事、温暖待人"的初心,从1983年的四合院到2089年的全球社区,从来没变过。
喜欢1949璃院繁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1949璃院繁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