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协作下达成共识:应该尝试使用机器辅助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来进行支持性治疗。虽然 ECMO 技术对患者存活率会起到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具备高度风险性,并需要专业团队精准操作。当时由于缺少相应设备以及专业人员,匹配成功几率微乎其微。面对如此艰难的现实局面,于玲没有丝毫退缩,她坚定地说道:“我愿意担当责任,让我来操作 ECMO。”
众人曾提议改变计划,寄希望能够找到更合适的候选人或更好用的设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她,并听从她的调度安排。随即,在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密集配合下,大家有条不紊地完成手头工作任务。对内部团队中各项关键环节层层审核、确认、测试之后,最终成功建立 ECMO 回路并启动。在之后数小时内,幸运的是,患者神奇般地恢复了意识。
这次事件让所有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记忆深刻:首先在于玲主任在重要决策时展现出的正确与负责;其次在组织行动时,她能够处理好协商关系、完美执行方案;再次就是针对问题解决方式,她充分考虑整体利益,以纠偏思路限制问题范畴等方面表现出色。
虽然如此投入地工作着,但于玲对自己最大的遗憾便是太少时间陪伴女儿成长。每当结束一天的忙碌,终于能和女儿视频通话时,女儿那稚嫩可爱的脸庞出现在屏幕上,总会带着期盼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于玲看着女儿那纯真的眼神,心中满是愧疚,一时无言以对。
“妈妈好像很累啊。”女儿小声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没事儿啦。”于玲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语气,不想让女儿担心,“妈妈一直很忙碌呢。”
“可是……”女儿眼中的担忧更浓了,“你会不会生病啊?”
听到女儿的话语,于玲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微微湿润:“宝贝别担心。妈妈很快就会忙完的,回来好好地陪宝贝玩。”
“好的,妈妈说话要算数啊!”女儿天真地笑着,可这笑容却像一把锐利的刀,刺痛着于玲的心。这种无法尽到母亲职责的感觉,让于玲内心愧疚万分。
刘玉秀在一旁看着疲乏的于玲,心疼地说:“于玲,你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啊。”
“妈妈,我知道了。”此时,电话又突然响起,于玲连忙说:“妈妈,我不和你们聊了,我又有电话进来了。”说完,便匆忙挂断视频,随即接通电话:“喂,你好。”
“于主任你好,实在不好意思打扰你,又有一位重症病人。”
“好的,我马上到。”于玲挂断电话,穿上防护服,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
每当夜晚安静下来,医院里只剩下仪器的微弱声响和护士轻柔的脚步声。于玲就会默默地思考:难道我真的只能在工作和家人之间选择其中之一吗?这个问题,像一团迷雾,萦绕在她的心头,久久不散。
疫情期间,医院就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战斗格外惨烈。每一天,都有无数的生命在生死边缘挣扎。于玲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拼尽全力去抢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病人。
在她轮到下班之前,一个突然出现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让于玲失去了离开医院休息的机会。当她听到紧急求助时,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决定留下来做最后一波救治。
当于玲赶到 ICU 时,那位患者已经昏迷不醒,喉部插着氧气管道,艰难地维持着呼吸。从得知这个消息开始,于玲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立即着手制定救治方案,并组织其他医生和护士共同合作进行抢救。
她迅速而冷静地说道:“先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血压、心率、脉搏和呼吸频率等等都要被仔细测量,一个数据都不能漏。接下来是药物治疗,给予镇静剂使其保持安静以及缓解心理压力;使用皮质类固醇、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来调节身体功能;同时,要加强监护并确保氧气供应充足。”由于该患者年龄较大且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危险之中。但于玲和她的团队没有丝毫退缩,经过长时间紧张而高效地工作,患者逐渐恢复清醒,并重新开始自主呼吸。此时,所有参与救治行动的医生和护士们都感到非常欣喜和满足,于玲的脸上也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然而,疫情越来越严重,于玲作为一名内科主任医生,一直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奋战着。她的体力逐渐消耗殆尽,每天都是忙碌地接待着无数患者,却没有时间顾及自己。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于玲的身体开始出现了问题。
有一天晚上,当于玲刚做完手术走出手术室时,她突然感觉到头脑一阵晕眩,视线变得模糊,整个世界仿佛都在旋转。她试图站稳脚步,双手在空中慌乱地挥舞着,想要抓住些什么来稳住身形,但是一切都是徒劳无功。最终,在一个不经意间,于玲失去了平衡,重重地倒在地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沧桑之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沧桑之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