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一道中气十足的太监宣声打破了寂静: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臣伏身叩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宁微抬右手,示意众臣起身。
“朕召诸卿上朝,是要宣布一事。”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传遍殿堂,落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却似惊雷震响:
“比剑之约,朕——要亲自赴约。”
话音落下,全场一震!
“什么?!”
“陛下要亲自应战秦玉京?!”
“不可——万万不可!!”
喧哗之声顿起,大殿之上顿时如热油滴水,一瞬翻沸!
诸臣惊骇莫名,原本心中或有猜测者,也不曾料到,圣上竟真要亲身赴剑阵!
“陛下!此事……不可啊!”一位年迈的大臣当即出列,拱手拜倒。
“秦玉京乃三十年不败之宗师,武道第一人,纵观神川数十载,无人能在他手中撑过三剑!”
“而今陛下龙体为尊,万金贵重,若于比剑中稍有折损,岂非……”
其言未尽,便被身后几位同僚接连附和:
“陛下乃国之柱石,不可涉此血斗!”
“陛下可遣将代战,不必亲临!”
“天子之身,岂能轻冒此险?”
朝臣群声激辩,纷纷进言,殿内一时沸反盈天。
唯有郭仪、许居正、霍纲三人一言未发,静静伫立,眸中各有一抹难言的无奈。
郭仪轻叹:“还是来了啊……”
霍纲低声:“陛下的性子,怎是劝得住的?”
许居正闭目半晌,似是在感慨,又似在默哀:“早知如此,昨夜就该劝得再狠些……”
他们早已知晓此局,知晓陛下心意已定,却也无奈——天子既执意亲征,谁又能挡?
萧宁静静听着殿中议论,未有发言。
直到众人声音渐歇,他方才缓缓起身,一步一步,从御座之上走下,立于殿阶中段,身姿笔挺,帝袍猎猎。
他的目光扫视群臣,语气平稳而坚定:
“朕知你们为何担忧。”
“秦玉京,剑术无双,号称‘三剑定生死’,神川无敌三十年。”
“然——正因如此,朕才要出战。”
“朕若退让,则今日之后,世人皆言天子畏战、不敢接剑。”
“你等可曾想过——”
“此次比剑,已非割地之局,而是朝廷威信之局。”
“若朕不战,则日后群雄将疑大尧弱主可欺。”
“那时,不是一州,而是天下十三州,皆有危矣!”
他每说一句,声音便更沉一分,如山岳压顶,震慑百官。
“朕已回京,天下方安。”
“如今朕若不战,不仅愧对前朝忠魂,更辱我大尧百姓血骨!”
“此战——朕,不可避。”
大殿再度沉寂。
群臣望着那位立于金殿之上的年轻帝王,一时间,竟无一人再敢作声。
那一刻,似乎连天光都从殿顶透入,照在萧宁的衣袍之上,映出千层光辉。
是他,一人之力,挑起整个江山重担。
他非轻狂少年,亦非莽夫鲁将,而是——明知利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帝王!
沉默许久,终有文臣低头叹息:
“陛下之志,既已成。”
“臣……无言。”
旋即,一位年轻武将出列,抱拳跪地,大声道:
“陛下若御剑而出,臣请随行护驾,誓不退半步!”
紧接着,又有两位将领出列,纷纷表忠:
“陛下为国出战,吾等安能袖手?”
“若有不敬,吾等愿以身殉!”
群情再起,气氛忽而从质疑、忧惧,转为肃然与敬服。
这一刻,所有人终于明白——
陛下,不是为了逞勇,而是为国为民。
他要的,是用自己的身躯,去平息一场江山动荡!
郭仪望着这一幕,轻轻叹息。
许居正与霍纲对视一眼,皆是一种复杂的神情:敬佩、担忧、无奈、哀叹……俱在其中。
许久,郭仪出列,一步步走至殿中,拱手而拜:
“既陛下心意已定。”
“臣,愿在陛下出剑前,为陛下扫尽朝堂风波。”
许居正紧随其后,肃容施礼:
“臣,愿为陛下清言路,定人心。”
霍纲最后出列,躬身拜伏:
“臣,愿肃内廷,以稳后局。”
萧宁望着三人,眼中多了一抹欣慰。
“有卿等为朕,何惧前路之战。”
群臣再次叩首:“愿陛下——剑出无敌!”
殿门外,日光大盛。
那金红色的天光仿佛为今日的朝议,封下一层圣光。
一场新的棋局,已然展开。
而帝王,将亲执剑锋,为天下,斩尽疑云!
洛陵城,五月初五,晨光未盛,风声却已涌动如潮。
剑约重提的消息,仿若一滴墨,洒落在这座千年帝都洁白的宣纸上,一晌之间,便已蔓延四方,渲染无数波澜。
初始,是从宫门口执役的老宦人口中悄然流出。
“你说什么?陛下要亲自应战秦玉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