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给州郡县下达任务,让官员挑选一些百姓,安排他们北上。”
说话的是曹谦德,他的头又抬起来了,眼睛里又有光了,甚至语气中带着自信和从容。
那样子仿佛在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居然还在纠结?
不就是调集一些平民过去吗?
不过去就把他们吊起来打抽几顿就可以了!
“恐怕不行。”公孙赞说道,“如果将移民的权力肆意地放下去,地方官员只会做一件事,那就是制定哪些人必须在什么时候搬走,这种制定的规则中,一定有要求地方排队送钱给他们的一环。”
“臣赞同公孙尚书所言。”蔡霖说道,“本朝现在的治国理念是以道家治国,朝廷之权柄不可轻易延伸,否则必被官吏所利用。眼下战争刚结束,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尽量少干预民间。更别说官府主导移民了。”
“朝廷主导移民,用的时间更短,见效更快。”礼部侍郎崔皓说道,“眼下最关键的是快速填补徐州空地!至于公孙尚书说的给了地方官员贪污的机会,臣觉得应该灵活地去看待这件事,能补上徐州的空地,其他的问题,我们以后再慢慢解决。”
崔皓的说法,得到了保守派大臣们的支持。
曹谦德继续说道:“而且解决徐州问题,是接下来夏魏角逐中至关重要的,若我们稍微慢一些,以后就会步步慢,若数年之后,魏国又发兵徐州,我们该当如何呢?”
“右相有什么意见?”李彦问道。
宋濂说道:“解决徐州问题,臣以为可以分两步,一是朝廷通过政策去引导江南之地的人到徐州,二是朝廷通过政策引导魏国的百姓到我们这里。”
“魏国?”刘文静疑惑道,“宋相公说的魏国是指魏国的徐州百姓?”
“是的,魏国的百姓。”宋濂点头说道。
“宋相公恐怕说笑了,魏国百姓怎么会到我们这里?”崔皓笑道,“魏国对百姓的管制非常严格。若发现跑到我们这边,必然会采取更多手段。”
“例如?”宋濂问道。
“例如采取严格的路引制度,禁止百姓随意迁徙。”崔皓说道。
其他大臣忍不住点头。
“崔侍郎说的有道理。”宋濂说道,“不过这件事并非绝对,我们可以跟魏国去谈。”
“跟魏国谈,让魏国把人口放给我们?”崔皓说道,“这怕是不可能。”
“是有可能的。”礼部尚书赵禹说道,“我们不能直接跟魏人说这件事,但我们可以跟魏国谈必须允许边关百姓自由贸易,这一条加在接下来谈判的内容里。”
“魏国会同意吗?”
“所以需要谈,需要我们也给出让魏国满意的东西,这是双方之间的博弈。”皇帝开口说话了,“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现在当政的是魏无忌了,虽说魏合登基,可魏无忌彻底掌握了实权,魏无忌是一个考虑问题滴水不漏的人,好在他是一个真正懂得权衡利弊的人。”
“当然,移民的主力还是江南各郡的百姓,朕不希望强制迁移!”
“陛下,眼下最快的方式就是……”
崔皓还想说什么,被皇帝打断:“强制迁移的确能快速达到目标,但它带来的后果,谁来承担?”
“陛下,后果并非很严重,只需要官员们好好执行,督察院认真监督……”
“你们谁能保证官员可以好好执行?”李彦问道,“谁站出来,向朕保证?”
这下不说话了。
片刻之后,公孙赞才说道:“徐州是夏魏交界之处,商业往来频繁,移民之策,主要在于商业与农业、手工业之结合,商业带动了交易,农业和手工业制造商品。只要有需求,很快就会有人汇聚过去。”
“说的对!在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商业这三方面去免税或者减税。”皇帝说道,“什么叫休养生息?是减免赋税,是朝廷让出自己的利益,换取民生的更快发展,人们会往对他们有利的地方流动的,不需要我们强制迁移!”
皇帝已经表态,其他人似乎也找不出漏洞继续坚持,便说道:“陛下圣明!”
“陛下,臣还有一事。”
“说吧。”
“臣听闻,陛下打算放弃邯郸郡?”崔皓说道。
“是的。”
这事,皇帝还在邯郸郡的时候,就已经手谕发回江宁给政事堂,是为了同步消息给政事堂后,政事堂尽快拿出更全面的关于建设朝歌郡的政策。
朝歌郡以后才是大夏的边界。
“邯郸郡是赵州的腹地,土地肥沃,良田无数,陛下为何要放弃?”
“原因朕不是已经发给政事堂了么?卿身为侍郎高官,是参与政事堂议政的吧?”
“臣认为那个原因有问题,我大夏的官员人事安排,只要多增加数量,是可以弥补上的。”
“可以吗?”李彦问曹谦德。
“有点局促,徐州也有大量官吏需要补充,赵州的东郡、灵泉郡和朝歌郡也需要。另外,南海的朱益发来奏疏,马尼拉现在也需要我们派官员过去,因为货品数量已经越来越多,当地的红夷人想要跟我们再谈一谈,把双方的贸易线进一步扩大。”
曹谦德如实回答。
“当然,如果陛下认为邯郸郡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扩招官员数量。”
“不必了,朕放弃邯郸郡的原因说了两点,一点是官员人事安排局促,另外一点是我军在赵州待了半年多了,赵州的灵泉郡、东郡和朝歌郡现在民生匮乏,我军再想要继续长时间驻扎在邯郸郡,后勤吃力,一旦魏军回过神,我军在邯郸不支,到时候丢的就不是邯郸了!”
文官的思维就是从治理方面去考虑问题。
而军事战略往往都是他们的弱项。
“陛下,臣觉得……”
“行了,这件事就这么定,徐州之事,政事堂要立刻着手开始安排,不可拖延。”
“是!”
“陛下,目前国库……”公孙赞突然说道。
“国库之事,朕有安排。”
傍晚的时候,火烧云染红了半边天,一辆四轮马车停在天枢司门口。
“陛下,里面请。”
穿过长长的走廊,走到最里面,李彦看到了下午还在崇德殿汇报的田邱明。
此时的田邱明被打的鼻青脸肿,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似乎睡着了,偶尔还有呼噜声。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