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权法的智慧不一样。比方说你修空观、修无常观。你修无常观对治烦恼,那对不起,你今天要修净土,你这无常观就没有用了。你不能用无常观去看净土,这净土一看就没有价值了。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故空。你不能这么去看净土。
所以,你修空观的人,你变成要很多套模式。我在修出离心,我就修无常观;我现在修净土,欸,我就改成修假观。所以,你如果不修一心三观,你就要修很多套智慧,当你要断恶的时候修一套,你要修善的时候修一套。《法华经》不用,你把一心三观学会了,一切的断恶修善,包括往生,包括成佛,全部都用得到,放诸四海皆准,都是圆顿。
所以,为什么佛陀的智慧可以从毛细孔放光?就是他这个光明普遍涵盖,没有死角,任何法门都可以跟它对接,这就是佛陀智慧圆满的地方。
这个地方讲到因地的智慧,放大光明。
我们看果地的功德,大地震动。
释迦牟尼佛,及宝树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
释迦牟尼佛跟宝树下的十方分身佛显现光明的时候,显现多久呢?“满百千岁”,就是十万年。然后就把舌相给收摄起来。那么接下来,就“一时謦欬”,謦欬就是小声的咳嗽,就把这个喉咙通畅一下;而且“俱共弹指”,就同时以手弹指。这两种声音合起来的时候,“遍至十方诸佛世界”,使令大地六种震动。这个大地六种震动,表示《法华经》的果地的功德,就是六根的转变,从杂染的六根转成清净的六根。
我们前面说过,六根是一念心性——“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它对外的窗口,它本来是清净。本来是清净怎么会被我们操作成染污呢?
我们再讲一次,问题不在六根。那说,欸,我现在开始,我眼睛什么都不看了,我耳朵什么都不听了。你就搞错了,问题不在六根,是六根背后那个攀缘心。
所以,当我们修学一心三观的时候,诸位!你开始修一心三观的时候,安住清净心的时候,最明显的就是你的六根会改变。就是你六根还是看东西,但是你那个攀缘的力量,力道减低了。所以,你过去所累积的烦恼业力,那个影像慢慢脱落、慢慢脱落、慢慢脱落。所以蕅益大师说,修习真如三昧,就是一心三观的人,你的人生会变成淡薄。恭喜你!因为你就是在淡薄当中开始消业障。
所以,你检查你的修行有没有进步,你看你的六根。你发觉你六根的口味越来越重,那你就要小心,尤其是净土宗的人。因为你六根的攀缘,你不踩刹车的时候,它是辗转相续。它的问题在哪里?就是,你攀缘,本来只是你一个攀缘心,很简单,一念妄动,带动六根攀缘六尘。好了,你去攀缘六尘,六尘给你的信息又刺激你的攀缘心,然后你就用更重的攀缘心再攀缘下一个六尘。所以这个六根的染污相就越来越重、越来越重。
所以你到晚年看一个人会不会往生,就看他的六根,是往内收的一种内观的六根,还是向外攀缘的六根,因为你六根一旦向外攀缘,那带动的就是生死业力了。所以,你一个人要能够往生,不完全是佛号而已了。当你六根向外攀缘,你看你一个人,稍微一件事情就让你不断地感到烦心,就是你这个人很容易被外境影响,那表示你生死业力很重。因为你那个六根粘性太强了,你卡太多生死业力了。
所以,你今天要往生,一定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你一定要把娑婆世界的业力慢慢减少,叫做带业,业力慢慢沉淀;净土宗的愿力慢慢地增长。当你的往生的愿力强过生死的业力,那就恭喜你了,强者先牵,就是往生了!
那么关键来了,怎么都摄六根呢?这个地方要讲清楚。很多人到晚年说,欸,我要收摄六根,印光大师也叫我要收摄六根!他就是透过事修,拜忏、念佛。没有用的,因为你六根是向外攀缘,你这个大局决定以后,你用事修没办法挽救这个向外攀缘的力量。
你只有一个方法,修理观。你观想你一念心性本来清净,万法唯心所现,你攀缘什么东西呢?你攀缘的都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假相。这个时候你从根本上的内观把攀缘心停下来,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否则你用事修,那叫做杯水车薪。当你的大局的洪流是往外攀缘的时候,你短暂的事修是停不下来的。
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转变六根只有透过内观的一心三观的智慧。就是安住清净心,发起菩提愿,把向外的六根转成内观的六根。
己二、普见大会
其中众生,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见此娑婆世界,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及见释迦牟尼佛共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坐师子座;又见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既见是已,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