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报当中,等于是把这些有漏的众生都请走了。当然众生不能空掉,因为他是有心识、有业力的。他移诸天人,只留下《法华经》的会众。把这些有漏的天人移到他方国土去。
那么这个时候都准备好了,就是把秽土变成清净了。这个时候十方的应身诸佛就来到了娑婆世界。他们怎么来呢?每一位佛都带了一个侍者,带了一个法身菩萨作侍者,到娑婆世界。到哪里呢?我们前面说过,释迦牟尼佛把大地变现了以后,出现了很多的宝树,每一个人就在一棵宝树下,就坐着。他有师子座嘛,高五由旬,也是用七宝而装饰之。这个讲到诸佛来集。
看第二段,树下安坐。
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跏趺坐,如是展转,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
那么十方诸佛,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应身佛实在太多了,所以当这个国土变清净以后,就是东西南北四方四维的十方世界的佛来的时候,每一个人就坐在一棵宝树下的师子座上,“结跏趺坐,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地方。
但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娑婆世界不是变清净就了事,这地方太小了。小到什么程度呢?连一方,连东方诸佛都容纳不下,不要说十方了。所以蕅益大师说,初变国土只是变秽为净,把污秽变成清净。这是第一个变化,就是为了迎接十方清净国土的应身佛,所以把这个国土变为清净。但是怎么样?数量太少不够用。所以二变,开始产生量变。前面是质变,第二个产生量变。
辛二、变八方世界
我们看第二段的变化,变八方世界。
时释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诸佛故,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严饰,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种种诸宝以为庄校。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诸幡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这段是讲到娑婆世界的第二变。这个二变就是把八方世界,就是上下不变,把四方四维的世界扩大。看它怎么扩大。
尔时,释迦牟尼佛欲容受其十方分身的诸佛故,所以呢,把娑婆世界的八方(因为娑婆世界没有上下,只有平面),就是四方四维,然后变现,每一方各变现两百万亿那由他国。就是把每一方变成两百万亿那由他国土这么大。那总共是八方,就把它乘以八就对了。而且“皆令清净”,没有这些所谓的六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天人也离开。所以,正报是不能空掉的。诸位!佛陀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所以这些六道众生,这种正报的有情众生要请走,到十方国土去,他方国土去。
依报可以改变,依报是没有心识的,所以把依报变成清净。清净以后,这里特别的地方,就是这个山怎么处理。我们看。
这个山,有目真邻陀山,这个是石头山;摩诃目真邻陀山,就是大石头山;或者铁围山,铁围山是一个小世界以外的一重山;大铁围山是指一个大千世界以外的一重山,把一个大千世界包起来;须弥山是整个大千世界外面包围的山,是最高的山;还有其他的诸大山王。佛陀用神通力,他并没把它空掉,把它怎么样?“通为一佛国土”,把它抹平,用神通力抹平,使令这个宝地平正。宝树当中也是一样充满了宝幔宝网,从宝树上垂下来,悬种种的幡盖,而且空中“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所以,第一变是变秽为净;第二变,蕅益大师说是转变自在,把它从清净变成大自在,随心自在。这是把国土变大。
辛三、更变八方世界
看第三变,三变国土。
释迦牟尼佛为诸佛当来坐故,复于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庄严。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诸幡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经过前面的二变,把一方国土变成两百万亿那由他国土以后,还是不够,所以再变一次。释迦牟尼佛为了要满足十方世界的应身佛来娑婆世界共襄盛举,开这个塔,把这个八方再变两百万亿,那等于是每一方变成四百万亿那由他国土。
那么变了以后,也是一样。佛陀处理这个娑婆世界的情况,他正报的处理跟依报不一样。正报的身心移走,把六道众生、有漏的业力的众生移走,把《法华经》会上的人留下来,其他全部移走。依报国土直接空掉,把它变成庄严的国土,是这样的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