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寂然清净。这是四果的相貌。他不但只有调柔,他还清净了。他不但是我不可得,他一些微细的思惑的烦恼也不可得,也断了。就是初果,其意柔软;四果,寂然清净。这讲到学无学人。
这些人就专注地心念佛陀。佛告阿难,这些学无学两千人,“是诸人等”,未来世当中,他的因地要供养五十个世界的微尘数的诸佛如来,这么多。他做两件事情:第一个,“恭敬尊重”,他跟十方诸佛广学无量法门,从空出假;第二个,在佛灭度以后,“护持法藏”。然后在十方国土,各得成佛,而且同一个佛号,号曰宝相如来,就是他这个佛身特别清净庄严,犹如七宝的庄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乃至于佛、世尊。
佛的寿命有一劫。国土的庄严呢?国土也是很庄严。声闻众刚开始成就应身佛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成就净土,大地、宝树、楼阁等等都是庄严的。他的眷属有三乘弟子,有声闻众,有菩萨众。正法、像法都是相同。
这就是讲到他的因地要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无量法门;第二个,护持法藏,令正法久住。做两件事情。
癸二、偈颂重明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二千声闻 今于我前住
悉皆与授记 未来当成佛
所供养诸佛 如上说尘数
护持其法藏 后当成正觉
这个地方是说明他的因地的修学。是二千声闻,如今在我前面安住,“悉皆与授记,未来当成佛”。在因地当中他供养的诸佛,就像前面说的要供养五十个世界的微尘数诸佛如来。“护持其法藏,后当成正觉。”亲近诸佛以后,他做两件事:第一个,广学无量法门;第二个护持法藏。这他的因地。
看果地的功德。
各于十方国 悉同一名号
俱时坐道场 以证无上慧
皆名为宝相 国土及弟子
正法与像法 悉等无有异
咸以诸神通 度十方众生
名闻普周遍 渐入于涅盘
那么果地功德,这两千学无学人,在十方国土,同一个名号,而且是什么?“俱时坐道场。”这不可思议。前面的千二百弟子在授记的时候叫做“转次而授记”,他是一个接一个,前面的授完,成佛以后,灭度时候再转授下一个,一个接一个。而这两千人是同时在各别各别的道场“一时成佛道”。就是你有你的道场,他有他的道场,但是同时成佛道。他们的佛号都叫做宝相如来。国土、弟子,还有法运、时间完全相同,就是因地所发的愿都一样。
这个应身佛以诸神通力,来广度十方众生,名称也是普闻。然后因缘结束的时候,慢慢地进入大般涅盘。这个是应身佛。应身佛结束以后就摄迹归本,回到法身佛。
这个是讲他的因果。
癸三、得记欢喜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
世尊慧灯明 我闻授记音
心欢喜充满 如甘露见灌
“尔时”,在这个授完记以后,这些学无学两千人,听到佛陀授记,欢喜踊跃,就说,“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就是大威德的佛陀老人家的权法、实法的这种光明智慧,我们听到佛陀的授记音声以后,心中充满了欢喜。这种欢喜就像甘露一样来滋润我们内心,使令我们清凉自在。
到这个地方,迹门的正宗分——三周说法,包括授记,就全部圆满。
这个迹门,主要讲到成佛的因地,把整个大纲描绘出来。这个因地,我们知道成佛它是两阶段。我们从迹门来看,不是你现在就可以成佛,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叫做积集资粮。你要先成就法身佛。
就是我们一开始在权法上修行,我们现在锁定的目标是解脱道。你说,欸,我求生净土,我修空观。都没关系,方便有多门。等到你解脱以后,大家就开始要入心性了。你现在不管入不入心性,当然你越早入越好,就是说你尽管现在从因缘上修学,但是你最后一定要入般若道,入你的清净心。
你心中有所得,般若道就进不去了。阿罗汉执着涅盘,菩萨执着功德庄严,在解脱道,有所得没关系。解脱道,你追求清净法是可以的。但是如入般若道,那就像《般若心经》一样,那就是《般若心经》的标准,“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是对治人天的快乐,人天的眼耳鼻舌身意不可得。二乘的“无苦集灭道”,菩萨的“无智亦无得”。就是说,你如果说是从解脱道要悟入般若道的时候,你不但是二法不可得,连清净的功德,包括涅盘都不可得。你要舍到离一切相的清净心,恭喜你,你成佛的第一件事情,法身佛成立!
然后呢?然后你就开始布局你的应身佛,就是发菩提愿了。你希望怎么样去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你就是靠菩提愿了,仅靠清净心是不够的。
所以它整个核心思想,整个迹门正宗就讲两件事情:清净心、菩提愿。这两个是每一个人成佛的两大核心思想,这就是整个摩尼宝珠的两大功能。至于你怎么落实,那就各凭本事了,你发你的愿,他发他的愿,那总而言之就是菩提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