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他的依报国土。“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也是寿命久远。但是有没有名称普闻,蒙十方诸佛赞叹,就不知道了。他也是为此佛而做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讲到他的因地的本愿。阿难尊者的因地本愿是护持法藏,罗睺罗尊者的本愿就是做诸佛的长子,这各有各的本愿。
子二、偈颂重明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为太子时 罗睺为长子
我今成佛道 受法为法子
于未来世中 见无量亿佛
皆为其长子 一心求佛道
罗睺罗密行 唯我能知之
现为我长子 以示诸众生
无量亿千万 功德不可数
安住于佛法 以求无上道
这是重颂。“我为太子时,罗睺为长子。”就是佛陀在俗家的时候,他是我的色身所生,长子;但是我出家以后,他是我的法所生,他受佛陀的四谛的教授,受四谛法成就的阿罗汉果,这是法子。在未来世当中,他当遇见无量亿佛,而且都发愿做其长子。以这样的长子的因缘当中来追求他的佛道。
“罗睺罗密行,唯我能知之。”这个密行,就这个人修行比较内敛低调,按照古德的说法,就是“持小乘之粗戒,密本地之妙戒”。表面上看他持声闻戒(声闻戒就是只有誓断一切恶,偏重自利,所以声闻戒的重点在治贪),但是他把他内心的菩萨的三聚净戒收起来。菩萨的戒那不是一般的戒,他要菩提愿,要戒体。他有三聚净戒,由菩提愿发起的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所以他把他的本地的大乘妙戒收藏起来,现出声闻的粗戒,叫做密行。那这件事情谁知道呢?“唯佛能知之。”
“现为我长子。”以此长子的因缘来示现声闻相。“无量亿千万,功德不可数。”其实他内心有无量的功德,他是法身菩萨,其心安住于中道的实相,来追求无上菩提。
罗睺罗尊者,当然他的外相是现出诸佛的长子,但是他修行,就是他“密行第一”。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他的密行,这在戒律里面有讲到。说是有一天晚上,雨下得很大。罗睺罗尊者那个时候是小沙弥。其实罗睺罗出家很早。释迦牟尼佛成道回到他的母国以后,耶输陀罗很害怕,说,你都出家了……她就把罗睺罗藏起来,把他抱到楼阁上去了。释迦牟尼佛以他的大智慧观察,罗睺罗必须要出家,耶输陀罗才会出家,出家以后两个都成就阿罗汉果。所以,佛陀没有出手,佛陀叫目犍连尊者用神通力到楼阁去,把罗睺罗给抱出来,带回来。带回来以后就在僧团随众修行。罗睺罗尊者他是十几岁的小沙弥,有一天下大雨的时候,有一个来行脚的挂单的比丘,因为这个比丘来的时候知客大家都去休息了,所以他没有安排到寮房。他就强行把罗睺罗尊者的寮房给霸占了,就把罗睺罗这个小沙弥赶出去了。
罗睺罗他是密行第一,所以他也就不张扬。那他怎么办呢?下雨也不能在外面,他就躲到厕所去了。就在厕所里面,想待一晚上再说吧。初夜过去,到中夜的时候,因为雨水越下越大,所以很多的洞口都进水了,有一条大蟒蛇就从洞里面出来,就缓缓地往厕所方向走去。这个时候大智慧的佛陀知道糟了,罗睺罗要出事了。这一出事不得了,这是迦毘罗卫国的长子,净饭王恐怕要生气。所以他就赶快从房间出来,就把罗睺罗带到他的房间里面来休息。因为这件事情,佛陀第二天就诃责这位比丘,而制定了某一个戒律。所以这个就是说,罗睺罗修行非常低调,密行。你怎么样他都无所谓,他就做自己的心地法门。这个就是讲到罗睺罗尊者的一个密行。
壬二、记二千人 分三:癸一、长行授记;癸二、偈颂重明;癸三、得记欢喜
前面是先记阿难尊者、罗睺罗尊者,这以下就通记,通授两千人记。
癸一、长行授记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不?唯然,已见。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这以下佛陀正式为学无学人来授成佛之记。这些人有两个功德:
第一个,其意柔软。这个“其意柔软”指的是初果圣人。初果是证得我空了,但是他还有微细的烦恼没有断,所以证得初果的人是调柔善顺的,这是他的基本功。我们一般凡夫,在五蕴身心当中执着有一个我,状态是刚强的,很容易跟人家对立。但是初果的圣人他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不是空掉五蕴。你空掉五蕴,你就断灭了。五蕴是因缘所生法,怎么能让它断呢?他是断除五蕴里面那个“我”,就是那个想要主宰你的思想、感受的那个我,它把那个我给拿掉了,就剩下五蕴了。剩下五蕴的时候,他的生命体就是“其意柔软”,这个人调柔善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