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个人会不会退转看两个指标:第一个,你的智慧观照力;第二个,你的誓愿力。两个指标缺一不可。这两个指标就造成了后面的差别。
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其实他在座的时候度了很多人,他讲《法华经》的时候有多少?很多很多,度了“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这一生在座的弟子,很多很多的声闻人,常随众的弟子,为什么现在还是声闻众呢?就是退转了,但是他同梯听《法华经》的人,现在很多很多是成就了法身,甚至已经成就十地菩萨,为什么?就是他的受持有没有退转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整部学完《法华经》以后,都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了,但是来生以后呢?那就各走各的路了,因为你落入因缘所生法就不好说了。就是说,你明白心性以后,这是理观的智慧,但是你不可能永远在理观当中,你总要面对因缘。
你明白《法华经》以后,你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大家都安住在一念心性。但是你回家以后,那就是一个现实的因缘所生法,你有你的家庭,他有他的家庭。所以,你明白心性以后,你是不是能够接受业力的冲击?每一个人背负了过去无量无边的业力,你要面对你的过去。
在业力冲击心性的时候,有些人反转了,他能够转逆缘成菩提道,他就上去了;有些人被业力冲击的时候,他就退下来了。这就考虑你的善根力了。这是为什么?我们下次会说明。在释迦牟尼佛这前身讲完《法华经》以后,这么多弟子都已经“示教利喜”,发了无上菩提心,为什么有些人面对因缘的时候退转了?有些人面对业力的时候他不但不退转,还把业力变成无上菩提的逆增上缘,上去了?最后的差别在哪里?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