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菩萨以为说,我是修佛道的,我不需要出三界。那你的观念就跟佛陀观念相违背了。羊车、鹿车、牛车三道车,都是同时从我空的门出去的,只是菩萨的法门更高。菩萨在观我空的时候,他不执着我空而已,他是不起法执。不起法执不表示没有法,他只是对法不执着,不是说他连我空都不修的,不是的。
也就是说,三乘共坐解脱床,不管你是修什么道,你只要了生死,你一定要经过我空这个关键,没有其他的门可以走。就是你想成佛,一定要放弃主宰;你想往生,也要放弃主宰。说,我修《法华经》,圆教!也是放弃主宰。只是你站在一心真如的角度,观我如梦如幻,结果还是放弃主宰。就是结果一样,方法巧妙不同,如此而已。
所以这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因为佛陀说,每一个人,不管你是修什么,离开三界只有一道门,那就是我空的真理。当然后面各自发挥,离开三界以后,菩萨跟声闻人那就各自发挥了,但是离开三界这一块,是三乘共修的,没有例外,除非你不想了生死。是这么个情况。
子二、转满字教法 分六:丑一、诸子出家;丑二、请转法轮;丑三、众人出家;丑四、受请讲经;丑五、说经时节;丑六、说已入定
我们看子二的转满字教法,讲大乘,讲中道。前面只讲空,这以下包括不空,讲空有无碍的中道实相,就是满字教。这地方有六段。
丑一、诸子出家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六王子在听完四谛十二因缘以后,就出家了。前面是说明,很多凡夫听到四谛十二因缘以后就证得我空或者是断了见思,成就阿罗汉,那么十六王子听了四谛十二因缘以后,他到底有什么受益呢?这以下说明,他有两种功德:
第一个,他的智慧,“诸根通利,智慧明了”。“诸根通利”,蕅益大师说这是六根清净位;“智慧明了”,这个是证得中道的智慧。六根清净位,相似即佛;智慧明了,是分证即佛。这是他的智慧。
第二个,他的福德力呢?“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诸位你看,离开三界以后,那三乘人是各凭本事了。你看这三部车在三界火宅里面目标一致,就是赶快往那个我空的门奔去,但是一旦离开三界的门以后,那就各自表现了。声闻人可能就是到涅盘寂静去了,那菩萨呢?离开三界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就是亲近十方诸佛。记住:你只要修菩萨乘的,离开三界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供养亲近十方诸佛,然后净修梵行。以这样子的福德智慧两种善根,追求无上菩提。
这个地方的阶位,我们讲一下。
蕅益大师说,十六王子听了四谛十二因缘以后,不但没有成就阿罗汉,而且怎么样?成就“诸根通利,智慧明了”,那等于是法身菩萨,所以他们应该是乘愿再来的。
诸位!大乘见道位是个关键。大乘见道位,就是初地,它的关键是怎么说呢?初地之前的菩萨叫做追求果报,初地以后,那就不是追求果报,那是开显自性了。你看,初地之前的菩萨重点在修清净心,就是心性跟空性的结合。到了初地以后,他的重点在菩提愿,在发愿。因为他开始怎么样呢?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了。他不是为自己着想,他要创造很多很多次的净土,去摄受跟他有缘的众生,而在每一次度化众生的因地跟果地当中,他不断地进步。
初地以后是开显自性,初地之前是追求果报,所以这个法身的初地是一个指标,大乘见道位。十六王子,看这个意思是法身菩萨示现,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是来护持大通智胜佛弘法的。
丑二、请转法轮
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
十六王子在听完四谛十二因缘以后,就代大众请法。他说,世尊!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弟子已经成就,您老人家三宝已经成立了,有佛宝、有法宝、有僧宝,那现在您是时候该讲大乘了,“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追求如来知见,这是我们大家心中所忆念的,佛陀您老人家应该能够如实了知。
什么是如来知见?我们前面讲过,就是一心具足空假中三观的中道实相,这里等于是请这个大乘法。因为前面的弟子们听了四谛十二因缘是证得我空,成就阿罗汉,阿罗汉其实就是一个空性的涅盘,那基本的三界的安稳是解决了。但是现在要解决空性跟中道产生对接的问题了,所以十六王子要请大乘法,怎么样把空性转成中道实相,请转法轮。
丑三、众人出家
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