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因缘把人生创造出来,因缘也把人生给消灭。那说明什么事情?说明你今生所有东西都是借来的,你跟因缘借来的,没有一个东西是你的。我再讲一次,“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这个生可不是你自己生,是因缘让你生的。所以我们一开始的东西来源就来自于因缘。好了,你这个能量释放完以后,因缘别离,因缘又把所有东西用完了。所以你现在说,哎呀,我的前生呢?我前生跑哪里去了?如果你前生曾经做一个大富长者,那你前生的保险柜里面的珍宝跑哪里去了?没了,觅之了不可得!当初是因缘给你的,因缘又要回去了。所以人生只有过程,没有结果。
这种无所得的概念其实跟一念心性有点接近,而中观的空观只是破妄,它没有显真。我举个例子。这个地方有一块黄金。无常观说,它不是黄金;中观的人说,它也不是木头。所以空只是破妄。
《楞严经》它是离一切相,它还即一切法,它是要显真的。就是说,你今天空掉妄想以后,你有没有把心性给显出来。中观的无所得跟整个无常观,它只是破妄,所以它只能当一种方便。它只是否定,反正它不是木头,但是它也不是石头。那它是什么就不谈了,是什么那你自己决定了。它只是破执。它是一个很好的破执。就是说,当我们对某一个东西很执着的时候,你要进入一念心性也很难,所以你用空观来帮助你。
但是,真正要开显心性,你要直观心性,不是只有否定的。所以你看《法华经》是双遮双照,它“非空非有”,又“即空即有”,它一定是否定以后再肯定。诸位!你看,只要中道实相,一定是两句话。讲空性的人,只讲一句话: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否定。你看,只要是发明心性的,一定是“犹如莲华不着水”,一定是“亦如日月不住空”。“离一切相”,一定要“即一切法”。你说“随缘不变”,一定要讲“不变随缘”。一定是双遮双照,破妄同时显真。
所以,“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这是从因缘所生法里面安立的空性,可以帮助我们破执。可以,你可以用。但是发明心性得靠自己。好,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我们现在在读诵《法华经》,如果配合《金刚经》诠释的空,会不会对我们更有帮助?
【师父答疑】会!会有帮助。因为你要离相的时候,你有些相状不好离。的确,有些相状,我们可能长时间……不管是我执的相状、法执的相状。不好离的时候,你可以针对这个相状,用《金刚经》破它,可以。“本来无一物”的好处是它全方位地离相。但它的缺点:力道不够!就是,你让它离开,理由不够。
但《金刚经》不是,《金刚经》那个空的力道是很强的。它就跟你讲,什么都是无自性,你是执着一个没有真实的东西。诸位!你想想看,你会执着一个天空的彩云吗?不会。因为你知道它是自性空的,它是只有相状而已,它没有真实。对不对?就是说,当我们在修离相时,比方说我离了百分之八十,但是有些相状我真的是没办法离开,诵《金刚经》,诵《般若心经》,它会帮助你。就是说,它会在你离相清净的过程中帮助你。如果你有些坎迈不过去,它的确会帮助你,可以。这就是权法帮助实法。
【学员提问】在学天台教观时有提到,因无所得就无所求,因无所求就无所住,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生心”这个心,跟师父讲《法华经》时说的要把心安住在“一念心性”上的心,这两个心区别在哪里?请师父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师父答疑】无住生心跟离相清净我觉得很接近。你看般若经,般若经其实是带通别正说圆教。天台宗是这样判教,对不对?其实《金刚经》它不是破妄。你如果是明眼人,一看,其实它是有真如的思想在里面的,就是蕅益大师说的“圆人受法,无法不圆”。所以蕅益大师有一个注解,《金刚经破空论》。他说,谁说《金刚经》是说空来着?它把空破掉!我们说,奇怪,《金刚经》不就说空吗?你还把空破了!他说,《金刚经》是中道思想。当然老人家不可思议,他是圆教人。所以说,其实一心真如的思想,除了阿含经以外,阿含经那就不说了,方等、般若处处有这种消息,但是你得看得出来!就是它不明显,不像《法华经》,就给你说白了:就是这样子!
《法华经》叫做纯圆独妙,它不再遮盖了。其实方等时、般若时都有圆教思想,只是佛陀没有把话讲那么直白。当然你要懂的人,你一看就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一念心性。你想,“无住”,在“无住”的基础之下“生其心”。那是什么心?那你说这个是什么心?那就是清净心了,还能是什么心呢?是吧?离相就是无住。你一个人不执着相状,然后在不执着相状的基础之下“而生其心”。请你告诉我,这是什么心?当然是清净心,还能是什么心呢?所以,你如果说是懂楞严、懂法华、懂涅盘的思想,你诵《金刚经》,《金刚经》就是中道实相。就是这样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