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张东星显得格外专注。他在琳琅满目的鞋材货架间穿梭,不时拿出样品鞋进行比对。阳光透过百货大楼的玻璃穹顶,洒在各种皮革、辅料上,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
“这个颜色再深了点,纹路也不对……”张东星小声嘀咕着,眼神中透着一丝焦急。在太阳宫批发市场,刺鼻的皮革味和嘈杂的叫卖声中,他依旧一丝不苟地寻找着合适的材料。汗水浸湿了他的后背,可他全然不顾,只想着尽快找到匹配的原辅材料。
辗转来到天津,劝业场市场的霓虹灯在夜色中闪烁,滨江道鞋业材料批发市场的灯光彻夜通明。张东星拖着疲惫的身躯,在一个又一个摊位前驻足。终于,当他把最后一种材料放入采购袋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初冬的晨风吹来,带着一丝寒意,却吹不散他脸上欣慰的笑容。
张东星满载而归,把采购的样品鞋原辅材料,很快交给了技术科,让他们赶紧试制凉鞋样品。又把采购的原辅材料的生产厂家和价格列好清单,交给了山娃副厂长。
工厂的技术科内,王知青副厂长带领着全体技术员挑灯夜战。窗外的月光洒在窗台上,与屋内明亮的灯光相互映衬。解剖台上,被拆开的样品鞋零部件整齐摆放,技术员们围在一起,时而低声讨论,时而拿着工具测量、记录。
“这个鞋底的发泡工艺很特别,咱们得反复试验。”王知青推了推眼镜,眼神专注而认真。连续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大家的眼睛布满血丝,脸上写满了疲惫,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终于,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当第一双仿制的凉鞋摆在曹厂长面前时,晨光正好透过窗户照进来。曹厂长将新做出的凉鞋与买来的样品鞋并排放置,细细端详。两双鞋就像两个双胞胎的孩子,从样式到质量都几乎一模一样。他的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好!太好了!哈哈哈!”他暗自赞叹道,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一刻,仿佛看到了塑料厂崛起的希望,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工厂的上空,朝霞绚丽多彩,就像塑料厂即将开启的崭新篇章,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秋末初冬的风裹挟着寒意,呼啸着掠过工厂的红砖围墙,卷走地上最后几片枯黄的落叶。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渐渐平息,曹厂长站在工作台前,眼神凝固在眼前那双样品鞋上。
昏黄的灯光下,那双凉鞋静静躺着,银灰色的疙瘩纹在灯光下泛着独特的光泽,仿佛藏着无尽的秘密。曹厂长缓缓伸出手,粗糙的掌心轻轻抚过鞋面,感受着那不同于寻常皮革的质感。他的目光落在鞋面上贴着的、不干胶镀金色的“燕鱼”牌商标上,那是多年以来、塑料厂辛苦注册下来凉鞋系列产品的心血。
“咱们有了凉鞋的商标,也得给这双样品鞋起一个名字呀?”曹厂长打破了沉默,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悻悻的说:
“我看这帮面革比较特殊,就叫牛津革凉鞋吧!”
“牛津革?牛津革?”山娃和王知青几乎同时惊呼出声,瞪大的眼睛里满是惊讶与疑惑。他们从未听过这样的名字,这个新奇的词汇在办公室里回荡,带着一种未知的吸引力。
曹厂长的神色瞬间严肃起来,眼神坚定如铁,萧然的说:
“对!就叫牛津革凉鞋,不是仿皮,也不是仿革,是牛津革。”他的语气不容置疑,仿佛已经在心中为这款鞋定下了不可动摇的基调。
王知青副厂长摘下眼镜,用衣角轻轻擦拭着,眨了眨眼睛,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夸赞的说:
“嗯嗯!这个名字好!又响亮,又新奇,不错不错!”他重新戴上眼镜,眼神中满是欣赏。
山娃微微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也点头称赞,补充的说道:
“不错!听起来好听,好记,不绕口,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
然而,他的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忧,在这看似顺利的命名背后,一场关于价格与利润的风暴即将来临。
接下来的日子里,山娃一头扎进了成本核算的工作中。他坐在堆满账本和报表的办公桌前,窗外的寒风拍打着玻璃,发出呜呜的声响,却丝毫没有打扰到他的专注。
他仔细地按照技术科提供的数据,一项一项地计算着:材料成本、人工费用、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每一个数字都像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在他的笔下组成了复杂的成本乐章。
终于,当所有的数据都汇总在一起,山娃得出了结果:平均一双鞋成本和税金合计7.5元,再加上纯利润至少两元,还有销售环节的返点促销费,出厂价要达到9.8元一双。批发价按10%加价到11元;市场零售价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再加30%,一双鞋要卖到14元左右。
山娃握着计算表的手微微颤抖,冷汗不知不觉浸湿了后背。他想起他们买来的三双样品鞋,每双零售价才10元钱。如果按照这个价格零售,塑料厂生产的牛津革凉鞋几乎只能卖出成本价,不仅没有利润,一旦出现意外损失,亏损将不可避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两代人的爱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两代人的爱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