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奉国王宫内,灯火辉煌,笙歌鼎沸。
庆帝于府衙设宴款待大庆百官以及奉国文武,以示君臣同乐。
庆帝走入大殿,李彻、李霖两位藩王则跟在后面。
大庆的文武官员们济济一堂,奉国的官员们也纷纷入席。
大庆文武在右,奉国在左,泾渭分明。
庆帝向下一扫,果不出他所料,奉国的官员在气势上明显更盛一筹。
毕竟是新兴的藩国,又有几场大胜在先,此刻奉国官员的凝聚力处于巅峰,颇有朝气蓬勃之势。
反观大庆随驾的文武,虽然也都是人中龙凤,但在官场沉浮多年,早已失去了当初那股子锐气。
除了文官之首霍韬,和武官之首朱纯外,其余官员的气质明显不如奉国文武。
“参见陛下。”
庆帝入座后,众臣纷纷行礼,随后再参见李彻、李霖。
“参见天策上将军,参见燕王殿下。”
李彻微微一愣,还有些不习惯。
大臣们都是人精,在这种正式场合,自然会用更尊贵的称呼。
未封天策上将之前,李彻的奉王虽也是亲王爵,但按照年龄排序,地位还要在燕王之后。
而天策上将军位在诸王之上,从法理上讲李彻已经是诸王之首,甚至超过了秦晋二王。
见礼过后,众臣归位。
庆帝向奉国官员那边看去,扫视一圈后,落在最前方的诸葛哲身上。
“你就是诸葛哲了吧?”
诸葛哲面色不改,起身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庆帝面露笑容,“朕听闻卿办事勤勉,见解独到,乃奉国文臣之首。更是屡屡在战时,以一己之力撑起奉国后勤政务,真乃王佐之才。”
这个评价不能说不高,一众大庆文武皆是面露异色,看向对面的那个满身文气的年轻人。
面对庆帝的夸奖,诸葛哲仍保持不卑不亢,只是淡淡地谢恩,不失礼也称不上尊崇。
他是前朝世家出身,对庆帝有着天生的敌视,从不认为自己是大庆的臣子。
当然,这也是大多数奉国臣子的态度。
庆帝又把视线移到霍端孝身上,语气更是亲近了几分:“正则却是让朕惊喜。”
“在帝都之时,朕早听闻霍家二郎学问不浅,又颇有勇力,却未想到你到了奉国后,竟显露出如此经天纬地之才,朕都有些后悔让你过来了。”
霍端孝对庆帝的看法比诸葛哲好一些,起身恭敬回道:“陛下过赞了,皆是奉王殿下的功劳,臣不过负责查缺补漏而已。”
“如此谦虚,却是随了你父亲。”庆帝笑着看向下方的霍韬,“霍卿,你有一个好儿子啊。”
霍韬连忙起身:“犬子尚且稚嫩,还需陛下和殿下多多教导。”
夸完了诸葛哲和霍端孝,庆帝又把视线看向贺从龙:“贺将军,又见面了。”
贺从龙起身:“陛下。”
两人之前见过一面,贺从龙虽是罪徒军出身,但行事严谨稳重的风格,给庆帝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朕早就说过,贺将军有统帅之姿,如今再度相见,将军果然已经立下赫赫战功。”
“末将尚需努力,以报殿......陛下和殿下的提携之恩。”
庆帝微微一笑,倒也不多说,继续看向下一人。
文臣中的张泛、王崇简、陈规、刘业......
武将中的越云、吉泰罕、王四春、赢布......
殿中的奉国文武数十人,庆帝竟能都叫出名号,并说出他们的功绩来,可见庆帝对奉国的关注。
众人无不心惊,这位陛下当真不简单,如数家珍的样子并未让人心存感动,反而有些心中发寒。
待到庆帝将所有人都叫了一遍后,又往后面望了望,随即开口道:
“怎么不见杨璇杨将军呢?朕可是屡屡听闻她的事迹,真乃巾帼英雄也。”
奉国文武面色微变,齐齐看向自家王爷。
李彻却是面不改色,只是笑着说道:“父皇来得不巧,杨将军有军务在身,出城练兵去了。”
“哦。”庆帝微微颔首,“那陈平之陈将军何在?白袍鬼将之名如雷贯耳,朕可是神交已久了。”
奉国文武脸色再变。
李彻仍保持着淡然:“父皇可是忘了?陈将军负责防范契丹残军反扑,尚在上京驻扎呢。”
庆帝微微一笑:“解安、解明、解全三兄弟呢?一家三雄,三兄弟都有名将之姿,却是一番佳话,朕早想一见了。”
奉国文武们齐齐看向庆帝,心中情绪复杂。
庆帝一而再再三地提起护国军将领,显然是早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身份,这是在暗戳戳地警告自己王爷呢。
“父皇,几位将领皆领兵在外。”李彻仍是不急不躁,“父皇若想见他们,可要儿臣将他们召回?”
庆帝摇了摇头,放下手中酒杯:“算了,若是有缘,自有见面的那天。”
李彻微笑颔首。
“无论是在场的诸位爱卿,还是领兵在外的将领,奉国文武俊杰皆是保家卫国的英才,朕皆一视同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