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距青城山惊心动魄的探险已过去月余。武定县文物所的小院里,石榴花开了又谢,空气中弥漫着夏末初秋特有的、混合着泥土与草木清甜的气息。陈砚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某种规律的平静,整理资料,研究笔记,偶尔协助省里来的专家对建文玉玺和经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深处那探寻历史真相的火苗,从未熄灭,反而因青城山的发现而燃烧得更加旺盛。
夜晚,文物所宿舍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陈砚伏案桌前,面前摊开着爷爷陈云樵留下的那本皮质封面的厚实笔记,旁边是放大了的“文”、“御”两枚玉佩的高清照片和精细拓片。青城山之后,他对笔记中每一个曾被忽略的细节都投注了前所未有的耐心。
爷爷的笔迹苍劲而缜密,不仅记录了线索,还夹杂着大量个人的思考、推测,甚至是一些看似无关的地理、风俗杂记。陈砚一页一页地仔细重读,手指划过那些泛黄的纸页和略显潦草的批注。
当他的目光再次掠过笔记中段,一段关于云南大理的记载时,手指忽然停住了。这一段他之前读过多次,主要讲的是明代对云南的治理以及大理段氏的一些传说,似乎与建文帝主线关联不大。但这一次,旁边一行用更细的毛笔写下、几乎与纸张纹理融为一体的蝇头小楷,引起了他的注意:
“……或言,建文僧踪,曾现于点苍之麓,洱海之滨,有‘佛光映玉,古塔藏影’之异闻,然查无实据,姑妄听之。然‘玉’字颇可玩味,或与我佩有关联否?”
点苍山,洱海,正是大理的标志!而“佛光映玉,古塔藏影”——“玉”字被爷爷特意圈出,并打了一个问号。陈砚的心跳陡然加快。他立刻拿起那两枚玉佩的放大照片和拓片,在台灯下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
之前,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玉佩的云龙纹和“文”、“御”二字上。此刻,他转换思路,开始审视那些构成龙身、云纹的极其细微的阴刻线条本身。在“文”字玉佩龙尾处,几条看似随意的、表示龙鳞或云气转折的短线,在放大镜下,其走向和连接方式,隐隐勾勒出的,不再是单纯的装饰纹样,而更像是一幅微缩的、抽象的地形图!
他强压住激动,立刻将“御”字玉佩对应位置的纹路拓片与之拼接。当两片拓片在灯下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时,一幅完整的、虽然极度简化但特征鲜明的微雕地图赫然呈现!地图中央,一个更细小的、需要借助专业放大镜才能看清的标记,被刻在代表点苍山主峰的位置,旁边是两个几乎要用显微镜才能辨识的古体字——“影”与“塔”!
“古塔藏影!”陈砚几乎要喊出声来。爷爷的推测是对的!这对玉佩不仅是信物,更是藏宝图!真正的秘密,或者说,建文帝流亡生涯中更深层的隐藏之物,可能就在大理的点苍山,与某座古塔有关!
他猛地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几步,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需要验证,需要更多的证据。他想起苏湄擅长的高科技影像分析。事不宜迟,他立刻拨通了苏湄的电话。
已是深夜,苏湄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的睡意,但听到陈砚的发现后,瞬间清醒。“微雕地图?你确定?我马上用所里的多光谱扫描仪和3D建模系统重新分析玉佩的高清数据!等我消息!”
第二天中午,苏湄顶着两个黑眼圈,却满脸兴奋地冲进了陈砚的宿舍,手里拿着平板电脑。“确定了!陈砚,你的发现是对的!”她将平板屏幕转向陈砚,上面是经过复杂软件处理后的玉佩纹路3D模型,那些细微的刻痕被清晰无比地提取、渲染,拼接成的地图一目了然。“看这里,点苍山的走向,洱海的位置……还有这个标记,就在点苍山云弄峰与沧浪峰之间的区域,历史上着名的崇圣寺三塔就在那片区域!‘影’与‘塔’,极有可能指的就是三塔,或者与三塔相关的某个隐秘‘影’空间!”
几乎在同一时间,老鬼咋咋呼呼地推门进来,手里挥舞着一封信:“阿砚,苏丫头!北京周教授加急寄来的!说是找到重要补充资料了!”
信是周教授亲笔,附有几张模糊的黑白照片复印件和一页翻译整理的简短笔记。周教授在信中提到,他在整理一批海外回流的明代民间档案时,发现了一本疑似当年追随建文帝的遗臣后人所撰的杂记残本,其中一页提到了“帝逊滇南,曾匿迹于点苍山崇圣寺,托身法界,暂避尘嚣。然心有所虑,恐遗物招灾,乃另辟蹊径,藏‘真意’于‘塔影交汇之墟’,非佛缘深厚、持‘双钥’者不可得见。”
“塔影交汇之墟!”“双钥!”这几个字如同闪电般击中了陈砚和苏湄。这与玉佩地图的指向完全吻合!“双钥”无疑就是指这对“文”、“御”玉佩!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形成了完美的闭环。目标清晰地指向了大理,指向了崇圣寺三塔区域某个需要特定条件(很可能是与塔影有关)和信物(双玉佩)才能开启的隐秘所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