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的“舟行斋”开在老城区的巷子里,木质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匾额,是他爷爷传下来的。下午两点,他准时坐在柜台后的红木桌前,打开手机支架,屏幕上“林舟说古玩”的直播间瞬间涌进几百人——大多是常来的老粉,还有些刚刷到的新手,弹幕里很快飘起“林哥今天讲啥”“求看老瓷器”的留言。
“先跟大家打个招呼,”林舟笑着调整镜头,露出桌上的放大镜和强光手电,“今天咱们从‘最容易打眼的民国瓷’说起,正好昨天有个网友发来张青花碗的照片,咱们一起看看是真民国还是新仿的。”
他点开粉丝群里的照片,屏幕上立刻出现一只青花碗:碗身画着缠枝莲纹,底款是“大清乾隆年制”,釉面泛着亮闪闪的光泽。“各位先看这釉面,”林舟用手指着屏幕,“民国仿乾隆的青花碗很常见,但仿品有个通病——釉面太亮,是‘贼光’。老瓷的釉面是温润的,像一层包浆,摸上去(虽然隔着屏幕)能感觉到细腻的质感,而仿品的釉面是化学药剂做旧的,反光特别刺眼,尤其是在强光下,会泛出蓝盈盈的光。”
弹幕里立刻有人问:“林哥,怎么区分贼光和包浆啊?我上次买了个瓷瓶,人家说是老的,现在看可能是仿的。”
“教大家个简单方法,”林舟拿起桌上一只真民国青花盘,对着镜头展示,“用手摸老瓷的釉面,会有轻微的涩感,像摸磨砂玻璃;仿品的釉面是滑溜溜的,甚至有点粘手。再看纹路,老瓷的缠枝莲纹是手工画的,线条有粗细变化,比如这朵莲瓣,边缘会有轻微的晕散;仿品是机器印的,线条特别规整,没有灵气。”
正说着,店门被推开,风铃叮当作响。进来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手里攥着个布包,怯生生地问:“叔叔,能帮我看看这个镯子吗?是奶奶留给我的,同学说可能是假的。”
林舟让她坐在柜台前,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是只淡绿色的玉镯,镯身有几缕白色的棉絮,还有一道细细的绺裂。“各位看这只镯子,”林舟把手机镜头转向玉镯,“先判断是不是和田玉。用手电筒打光(他拿起桌上的手电对着镯子演示),和田玉的透光性是‘半透’,能看到里面的棉絮和纹理,而玻璃仿品是全透的,里面没有天然纹理。再看这道绺裂,老玉的绺裂里会有自然的沁色,是慢慢渗进去的,而新仿的绺裂是用染料染的,颜色会浮在表面。”
他又用放大镜凑近镯子:“你们看镯身的‘汗毛孔’——和田玉籽料表面会有细小的凹坑,像人的汗毛孔,这是天然形成的,仿品做不出来。这只镯子是和田玉青海料的,民国时期的工艺,虽然有绺裂,但颜色均匀,市场价大概在三千左右,不是假的,小姑娘可以放心戴。”
小姑娘眼睛一亮,连连道谢:“谢谢叔叔!我就知道奶奶不会骗我!”弹幕里也刷起“林哥厉害”“学到了汗毛孔”的留言,还有人发私信求鉴定自家的老物件。
林舟送走小姑娘,喝了口热茶,继续直播:“刚才看了玉镯,咱们再回到民国瓷。有个叫‘老张’的网友发来张照片,是只民国粉彩仕女图盘,咱们一起分析分析。”他点开照片,盘子上画着两个仕女,背景是庭院,色彩鲜艳,底款是“居仁堂制”。
“‘居仁堂制’是民国时期的官窑款,专门为袁世凯政府烧制的,真品很少见,仿品特别多。”林舟指着仕女的脸,“真品的仕女脸是‘鹅蛋脸’,肤色是淡淡的粉色,用的是‘淡彩’;仿品的仕女脸是‘圆脸’,肤色特别白,像涂了一层粉,颜色很浓,这是因为仿品用的是现代颜料,和民国时期的矿物颜料不一样。再看底款,真品的‘居仁堂制’四个字是楷书,笔画有力,‘仁’字的横画是‘左低右高’;仿品的字是印刷体,笔画很细,没有力度。”
弹幕里的“老张”立刻回复:“林哥,我这盘是不是假的啊?花了八千买的,心疼死了!”
“大概率是仿品,”林舟劝道,“不过也别太难过,玩古玩哪有不打眼的。下次买之前先拍照片发群里,咱们一起看看,别着急下手。”
直播到四点,林舟收到老周的微信——老周是他在古玩市场认识的朋友,专门跑乡下收货,微信内容很简单:“李村有个老物件,铜炉,主人要价五千,速来。”
“各位,有个线下收货的机会,咱们一起去看看,现场教大家怎么鉴定老铜炉。”林舟拿起背包,把放大镜、手电和磁铁装进去,“李村离这不远,开车半小时,咱们路上接着聊铜炉的鉴别技巧。”
他一边开车一边直播,镜头对着窗外的田野,“老铜炉的鉴别,首先看包浆。老铜炉的包浆是‘传世包浆’,颜色是深褐色或暗红色,摸上去温润,而仿品的包浆是用酱油或醋泡出来的,颜色不均匀,会发黏。再看款识,清代的铜炉款识大多是篆书,比如‘宣德年制’,而民国的款识是楷书,字体比较随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