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后海的胡同里飘着糖炒栗子的香气,我和陈九爷坐在一家老茶馆的窗边,手里捧着温热的茉莉花茶,看着窗外穿梭的游客。自故宫之行后,那则“下一个秘密在你们身边”的短信就像一根细针,时时扎在我心里。我们翻遍了爷爷留下的笔记,走访了几位考古界的老友,却始终没找到新的线索。
“会不会是咱们想复杂了?”陈九爷放下茶杯,指了指窗外斑驳的砖墙,“所谓‘身边’,说不定就是这些天天能见到的老物件、老建筑。你看这胡同里的门墩、砖雕,哪一个没藏着几百年的故事?”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一户人家的门口,放着一对青石门墩,上面雕刻着缠枝莲纹,虽然有些磨损,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正看得出神,手机突然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照片里是一个老旧的铜制门环,门环上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和爷爷笔记里画的“华夏秘藏图”上的标记有些相似,下面还附了一行字:“国子监街,槐荫深处。”
国子监街离后海不远,我们立刻动身前往。这条街上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古色古香的牌楼矗立在街头,街边的槐树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青石板路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我们按照照片上的线索,沿着街道慢慢寻找,终于在一处不起眼的四合院门口,发现了照片里的铜制门环。
四合院的门紧闭着,门楣上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写着“李氏故居”。我们敲了敲门环,过了好一会儿,门才缓缓打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探出头来:“你们找谁?”
“您好,我们是来寻访文物的,”我拿出手机,展示着彩信里的照片,“看到这个门环,觉得很特别,想请教您一些问题。”
老人打量了我们一番,侧身让我们进屋:“进来吧,这院子里的老物件,确实藏着些故事。”
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十分整洁,角落里种着几株月季,开得正艳。老人领着我们走到正屋,屋里摆放着许多老旧的家具,墙上挂着几幅古画。“我叫李守义,是这座院子的第五代传人,”老人坐下后,给我们倒了杯茶,“你们说的门环,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物件,上面刻的符号,是我们李氏家族的族徽,也是打开‘藏书阁’的钥匙。”
“藏书阁?”我心里一动,“难道里面藏着什么重要的东西?”
李守义点了点头,起身走到墙边,推开一幅山水画,露出一个隐蔽的暗门:“这藏书阁是我祖上修建的,里面藏着许多珍贵的古籍和手稿,还有一件传家宝——‘清代天文图’。据说这幅图是当年康熙皇帝命人绘制的,上面标注了许多当时尚未被发现的星象,还有一些关于‘天地运行’的秘密,可惜后来战乱频发,图的一部分遗失了,只剩下残卷。”
我们跟着李守义走进藏书阁,里面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和霉味,书架上摆满了线装古籍,有些书页已经泛黄发脆。李守义从书架的最上层,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卷残破的绢本,上面用墨笔绘制着复杂的星象图,还有一些密密麻麻的批注。
“这就是‘清代天文图’的残卷,”李守义小心翼翼地展开绢本,“我祖上曾说,这幅图的完整版本,藏在颐和园的‘佛香阁’里,只要找到完整的图,就能解开‘天地运行’的秘密,还能预测一些自然现象,保护百姓免受灾难。”
我们仔细研究着残卷,发现上面的星象图和批注,与之前在莫高窟、大昭寺等地发现的线索有着微妙的联系,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共同的秘密——华夏文明对天地自然的认知和掌控。
“我们必须找到完整的‘清代天文图’,”王警官得知消息后,立刻赶来,“如果这幅图真的能预测自然现象,对国家和百姓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而且,不能让它落入坏人手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天一早,我们前往颐和园。佛香阁位于万寿山的半山腰,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登阁远眺,整个颐和园的美景尽收眼底。我们联系了颐和园的管理处,说明情况后,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进入佛香阁的内部,进行仔细探查。
佛香阁的内部装修华丽,供奉着许多佛像,四周的墙壁上绘着精美的壁画。我们按照残卷上的线索,在佛香阁顶层的一个佛龛后面,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暗格,暗格里放着一个铜制的盒子,盒子上刻着与残卷上相同的星象图案。
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另一卷绢本,与我们手中的残卷合在一起,正好是一幅完整的“清代天文图”!完整的图上,不仅标注了详细的星象,还有许多关于“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四季变化成因”的批注,甚至还记载了一些应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方法。
“太好了!我们找到完整的天文图了!”秦越兴奋地说,“有了这幅图,我们就能更好地研究自然规律,保护百姓免受灾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