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石棺还没被打开!”扎西局长激动地说,“这说明里面的文物可能还完好,咱们得小心地打开石棺,看看里面有什么。”
Shirley杨先用软毛刷轻轻扫去石棺表面的冰碴,然后仔细检查石棺的缝隙:“石棺的盖子用铜钉固定着,铜钉已经生锈,得用特制的工具慢慢撬开,不能用蛮力,不然会损坏石棺上的雕刻。”
胖子和几名考古队员一起,用细钢钎小心翼翼地撬开铜钉。过了约两个小时,随着“嘎吱”一声轻响,石棺的盖子终于被撬开了一条缝。我们立刻用支撑杆把盖子顶住,防止盖子滑落,然后往石棺里望去——石棺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丝绸,丝绸虽然已经有些腐朽,但上面的花纹还能隐约辨认,是中原风格的“云气纹”和吐蕃风格的“莲纹”相结合的图案。丝绸上放着墓主人的尸骨,尸骨的周围摆放着大量的陪葬品,有金冠、银镯、玉璧、铜制佛像、吐蕃文木牍,还有几卷用丝绸包裹的佛经,这些文物都保存得非常完整。
“太珍贵了!”我们都非常兴奋,张教授蹲在石棺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顶金冠,“这金冠上镶嵌着绿松石和红珊瑚,上面雕刻着佛教的‘八宝纹’,是吐蕃贵族的象征。你们看金冠的两侧,还有中原风格的‘龙纹’,说明吐蕃与中原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尤其是在文成公主入藏后,中原文化对吐蕃的影响越来越深。”
阿贵则小心地拿起一卷吐蕃文木牍,用软毛刷轻轻扫去上面的冰碴:“这木牍上的吐蕃文很清晰,记载的是吐蕃与唐朝的文化交流!上面写着‘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佛经、医书、农书,吐蕃王松赞干布命人翻译’,贞观十五年是公元641年,这正好对应史书记载的文成公主入藏的时间!”
Shirley杨则在清理丝绸时,发现了一件精美的“缂丝佛像”,缂丝的工艺非常精湛,佛像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衣纹细腻流畅:“这是中原地区的缂丝工艺,在吐蕃时期的墓葬里发现中原缂丝佛像,说明文成公主入藏时确实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手工业技术,促进了吐蕃手工业的发展。这件缂丝佛像太珍贵了,是研究中原与吐蕃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证据。”
老烟枪则在石棺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陶罐,里面装着一些黑色的颗粒,他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这是吐蕃时期的青稞种子,在低温环境下能保存这么久,真是个奇迹。咱们可以把这些种子交给农业研究所,说不定能培育出古代青稞的品种,研究吐蕃时期的农业发展情况。”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主墓室里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吐蕃文木牍和佛经的解读上,他每天都捧着木牍和佛经,对照着《吐蕃文词典》和汉文佛经,逐字逐句地翻译。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用手机拍下来,发给国内研究吐蕃文的专家请教。有天深夜,阿贵突然兴奋地叫醒我们,手里举着一卷佛经:“你们看!这卷佛经是用汉文和吐蕃文两种文字书写的!汉文是《金刚经》的内容,吐蕃文是对应的翻译,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开始大规模翻译汉文佛经,促进了佛教在吐蕃的传播!”
Shirley杨在修复一件铜制佛像时,发现佛像的底座上刻着汉文和吐蕃文两种文字:“汉文写的是‘大唐长安造’,吐蕃文的意思是‘供奉于大昭寺’,这尊佛像应该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吐蕃的,后来被当作陪葬品放入墓中。这尊佛像不仅是中原与吐蕃文化交流的见证,也反映了吐蕃对唐朝文化的尊崇。”
老烟枪则负责文物的安全防护,他每天都会检查保温棚里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文物不会受到低温和潮湿的影响。他还在主墓室的入口处放置了几个保温箱,把清理出来的文物及时放进保温箱里:“吐蕃时期的文物很脆弱,尤其是丝绸和木牍,稍微不注意就会损坏,咱们得时刻小心。”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保管,他每天都会仔细检查保温箱的密封情况,确保文物不会受到低温和氧气的影响。闲暇时,他还会跟着当地的藏族村民学习骑马,虽然摔了好几次,但依然乐此不疲:“在西藏骑马太爽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骑着马走遍西藏的草原和雪山!”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耳室的时候,警方突然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日喀则市区的一个古玩店里抓获了两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吐蕃时期文物,包括金镯、玉璧、吐蕃文木牍和铜制佛像。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我们都非常高兴,扎西局长激动地说,“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部分文物卖给了一个叫‘洛桑’的文物贩子,这个‘洛桑’经常在西藏和尼泊尔之间倒卖文物,警方已经联合边境部门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把他抓获,追回剩下的文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