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着赵局长往苍山方向赶,路上,赵局长继续介绍:“南诏国是唐代西南地区的重要政权,受中原文化、佛教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的影响,墓葬里的文物具有多元文化特色。这次发现的墓葬规模很大,从勘探情况来看,墓主人可能是南诏国的贵族,甚至可能是王室成员。你们看这张勘探图,墓葬呈‘甲’字形,有一条主墓道和两个耳室,主墓室的顶部还有彩绘,说明墓主人的身份不一般。但现在主墓道已经被盗墓贼炸开,耳室里的文物也被洗劫一空,咱们得抓紧时间,说不定主墓室里还能留下些珍贵的东西。”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往苍山脚下开,路边的村庄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茂密的树林。抵达墓葬所在地时,我们看到几顶蓝色的帐篷搭在一片空地上,周围拉着警戒线,几名考古队员正拿着工具在清理盗洞周围的泥土。赵局长指着最大的一个盗洞说:“这就是通往主墓室的盗洞,我们用内窥镜看过,里面有积水,还有不少腐朽的木构件,担心进去会发生坍塌。”
老烟枪蹲在盗洞边,用手指捻了一点泥土,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土里有腐木味和霉味,说明墓葬里的湿度很大,木构件已经糟了。咱们得先在盗洞周围打一圈钢桩,再用钢板搭建临时通道,防止泥土塌方。另外,云南的山林里有瘴气,咱们进洞前得喝些草药水,预防中毒。”说着,他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金银花、薄荷和艾草,“这些草药煮水喝,能清热解毒,还能防蚊虫叮咬。”
Shirley杨拿出便携式温湿度仪,往盗洞里伸了伸:“洞内温度18℃,湿度85%,这个湿度对文物保护很不利,尤其是纸质文书和丝织品,很容易发霉。咱们得准备好除湿机,等进入主墓室后,先降低里面的湿度,再进行文物清理。”
阿贵则蹲在盗洞边,仔细观察着泥土里的碎片,突然眼睛一亮,捡起一片黑色的木片:“你们看!这木片上有刻痕,是南诏文!虽然只有几个字,但能看出是南诏国特有的‘方块字’,和我之前见过的南诏文拓片一模一样!”他小心翼翼地把木片放进密封袋,又在笔记本上画出刻痕的形状,“这应该是从一件木牍上掉下来的,说不定主墓室里还有完整的木牍。”
胖子扛着钢桩和钢板走过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搭通道的活儿交给我,保证结实!就是这山林里的蚊子太厉害,咬得我胳膊上全是包,老烟枪,你那草药水赶紧煮上,我先喝两碗防防蚊。”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一直在搭建临时通道和准备进洞设备。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草药水,分发给所有人,还在帐篷周围撒上艾草和雄黄,防止蛇虫侵扰。有天清晨,他发现帐篷外的草地上有蛇爬过的痕迹,立刻带着胖子在周围挖了一圈浅沟,沟里撒满雄黄,还在沟边插了几面写着“小心蛇虫”的木牌:“云南的山林里蛇多,尤其是眼镜蛇和竹叶青,咱们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得保护好自己。”
通道搭建好的那天下午,我们穿着防水服,戴着防毒面具和安全帽,沿着通道慢慢走进盗洞。盗洞很狭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洞壁上的泥土很潮湿,时不时有水滴下来。走了约十米,前方突然开阔起来——这是一个约三十平方米的主墓室,墓室的顶部有彩绘,虽然大部分已经脱落,但依然能看出上面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是中原文化的特色。墓室的中央放着一具巨大的石棺,石棺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有南诏国特有的“孔雀纹”,还有中原的“云气纹”,融合了多元文化特色。石棺的周围散落着一些文物碎片,有金银器的残片、陶瓷器的碎片,还有几卷已经发霉的文书。
“太好了!石棺还没被打开!”赵局长激动地说,“这说明里面的文物可能还完好,咱们得小心地打开石棺,看看里面有什么。”
Shirley杨先在主墓室里放置了两台除湿机,然后用手电筒仔细检查石棺的缝隙:“石棺的盖子用糯米灰浆封着,得用特制的工具慢慢撬开,不能用蛮力,不然会损坏石棺上的雕刻。”
胖子和几名考古队员一起,用细如发丝的钢片,小心翼翼地插入石棺的缝隙,一点点撬动糯米灰浆。过了约一个小时,随着“咔嚓”一声轻响,石棺的盖子终于被撬开了一条缝。我们立刻用支撑杆把盖子顶住,防止盖子滑落,然后往石棺里望去——石棺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丝绸,丝绸虽然已经发霉,但上面的花纹还能隐约辨认,是南诏国特有的“联珠纹”。丝绸上放着墓主人的尸骨,尸骨的周围摆放着大量的陪葬品,有金冠、银镯、玉璧、陶瓷器,还有几卷用丝绸包裹的木牍,这些文物都保存得非常完整。
“太珍贵了!”我们都非常兴奋,张教授蹲在石棺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顶金冠,“这金冠上镶嵌着红宝石和绿松石,上面雕刻着孔雀纹,是南诏国贵族的象征。你们看金冠的顶部,还有一个小小的玉制‘朱雀’,是中原文化的元素,说明南诏国与中原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