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藏阁外的保护棚里忙碌。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竹简整理上,他把竹简按内容分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对照着随身携带的《西汉隶书字典》查找,实在找不到的,就标记下来,等晚上和Shirley杨、张教授一起讨论。有天深夜,阿贵突然兴奋地叫醒我们,手里举着一片竹简:“你们看!这上面写着‘子见南子’!《论语》里这段记载有争议,没想到海昏侯墓的竹简里也有,说不定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老烟枪则负责文物的安全防护,他每天都会在保护棚周围撒上雄黄粉,还在棚子角落点燃艾草绳,烟雾袅袅中,既能驱赶蚊虫,又能保持空气流通。有天清晨,他发现棚子外的泥土上有蛇爬过的痕迹,立刻带着胖子在周围挖了一圈浅沟,沟里撒满雄黄,还在沟边插了几面写着“小心蛇虫”的木牌:“南昌的气候潮湿,蛇虫多,咱们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得保护好自己,可不能出意外。”
胖子虽然主要负责搬运重物,但也没闲着。他发现保护棚里的木箱太多,搬运时容易碰撞,就找来几块厚木板,在木板下面安上小轮子,做成简易的推车,这样搬运文物时既省力又安全。他还在推车把手处缠上软布,防止搬运时手滑:“我这叫‘实践出真知’,别看我没读过多少书,干活的窍门还是有的。”
Shirley杨则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漆器和丝绸的保护上。她发现有几件漆器的漆面出现了细微的裂纹,立刻调配出特殊的加固剂,用细如发丝的毛笔,小心翼翼地将加固剂涂抹在裂纹处:“西汉的漆器采用‘夹贮胎’工艺,胎体轻薄,一旦开裂,就很难修复。咱们得尽快给这些漆器做脱水处理,不然漆面会继续脱落。”她还找来几块透明的塑料薄膜,将出土的丝绸碎片轻轻覆盖住,防止丝绸接触空气后氧化。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我们在藏阁的最深处发现了一个用青铜打造的箱子,箱子上刻着精美的龙纹,锁扣是黄金制成的,上面还镶嵌着几颗红宝石。张教授和王局长一起,用特制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丝绸,丝绸上放着一件玉衣——虽然玉衣的金丝已经有些氧化,但玉片依然温润有光泽,玉衣的领口和袖口还镶嵌着珍珠和玛瑙。
“这是海昏侯的玉衣!”王局长激动地说,“之前发掘的西汉王侯墓里,很少有保存这么完整的玉衣。你们看,这件玉衣的玉片是和田白玉制成的,金丝的纯度也很高,可见海昏侯当时的地位有多高。”
Shirley杨仔细检查着玉衣:“玉衣的结构很完整,只是有些玉片之间的金丝断了,咱们得尽快把玉衣送到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金丝的氧化程度,再制定修复方案。修复的时候,不能用现代的金属丝替换,得用和当时工艺相同的金丝,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玉衣的历史原貌。”
就在我们以为藏阁的发掘工作即将结束时,阿贵在一堆竹简下面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青铜盒。青铜盒上刻着“密诏”两个字,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卷用丝绸包裹的竹简,竹简上的文字是用朱砂写的,内容是汉宣帝给海昏侯刘贺的诏书,上面写着允许刘贺在封地祭祀祖先,还赏赐了一些财物。
“这卷诏书太珍贵了!”张教授激动地说,“史书记载汉宣帝对刘贺很猜忌,很少赏赐他,这卷诏书正好补充了史书记载的空白,对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把这卷诏书小心地放进特制的文物箱里,准备送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就在这时,王局长接到了一个电话,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挂了电话,他对我们说:“有个坏消息,我们接到举报,说有一伙盗墓贼正在偷偷挖掘海昏侯墓的陪葬墓,他们手里有先进的盗墓工具,还可能携带武器。当地警方已经派人去追查了,希望我们能派几个人去协助他们,辨认被盗文物的真伪。”
“盗墓贼胆子也太大了!”胖子一听就火了,“光天化日之下还敢盗墓,咱们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我跟你们一起去,正好让他们见识见识我的厉害!”
Shirley杨也说:“陪葬墓里的文物虽然不如主墓多,但也很珍贵,尤其是一些陪葬的陶俑和青铜器,能反映出西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我们得尽快赶过去,争取能追回被盗的文物,不能让它们流落到黑市上。”
老烟枪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工兵铲和几包雄黄粉:“盗墓贼可能会在墓里设置陷阱,咱们得带上防身工具。这些雄黄粉不仅能驱蛇,遇到危险时还能撒向盗墓贼,干扰他们的视线。”
阿贵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坚定地说:“我也去!我能辨认文物上的文字,要是盗墓贼盗走了有铭文的文物,我能立刻确认它们的来历,帮助警方更快地追回文物。”
我们很快就收拾好东西,跟着王局长和几名警察一起,驱车前往陪葬墓所在地。陪葬墓位于海昏侯墓的东侧,距离主墓大约一公里,周围是一片农田。我们到达时,警方已经在周围布控好了,几名便衣警察正伪装成农民,在农田里观察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