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驶入陕西境内,窗外的景色从戈壁荒漠变成了关中平原的连片麦田,绿油油的麦浪在风里翻滚,远处的土塬像沉睡的巨兽,伏在天际线上。胖子扒着车窗,嘴里嚼着刚买的肉夹馍,含糊不清地说:“西安这地方就是不一样,随便一铲子下去都能挖出老物件,这次的汉代古墓,说不定能挖出个金缕玉衣——比尉犁王那套还完整的!”
Shirley杨正对着平板电脑里的汉代墓葬资料出神,闻言抬了抬眼:“别总想着金缕玉衣,汉代王侯墓的防盗机关比唐代更复杂。你忘了献王墓的尸蟞和尉犁王墓的流沙?西安附近的汉墓多是‘黄肠题凑’结构,墓道里常设有‘积石积沙’,还有可能藏着‘伏弩’,稍有不慎就会出事。”
老烟枪从背包里翻出个布包,里面是他特意从青溪镇带来的艾草和雄黄:“汉代人信巫蛊,有的墓里会埋些驱邪的草药,也有的会用毒草制毒气。这些艾草能驱蚊虫,雄黄能防蛇虫,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阿贵捧着本《汉代文物图鉴》,看得入迷:“你们看这书上的错金铜器,太漂亮了!要是这次能见到真的,就好了。”他指尖划过书页上的铜灯图案,眼睛里满是向往。
火车抵达西安站时,当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出站口等候。来接我们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姓赵,戴副眼镜,说话很干练:“吴老师、王老师、杨老师、烟枪老师、阿贵老师,辛苦你们了!古墓在西安东边的白鹿原上,我们已经在附近搭了营地,张教授也提前过去了,等着跟你们汇合。”
汽车往白鹿原方向开,沿途能看到不少农田里立着“文物保护区域”的牌子。赵老师指着窗外说:“白鹿原这地方,汉墓多着呢,以前村民种地时经常能挖出陶罐、铜钱。这次发现的古墓,是上个月修路时偶然发现的,封土堆有十几米高,初步判断是个王侯级别的墓葬。”
抵达营地时,张教授正和几位考古队员围着一张古墓勘探图讨论。见到我们,他立刻迎上来:“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这古墓不简单,我们用洛阳铲探了几次,都在五米深的地方遇到了积石层,石头又大又硬,根本挖不动。而且探出来的土样里,还发现了一些铜锈——像是兵器上的,说明墓道里可能有金属机关。”
我们凑到勘探图前,图上用红笔标注着古墓的大致轮廓:封土堆呈圆形,下面有两条墓道,一条朝南,一条朝东,主墓室在中央,周围还有四个耳室。张教授指着朝南的墓道说:“这条墓道应该是主墓道,但我们在入口处发现了人为破坏的痕迹——像是被人挖过,但没挖通,不知道是不是早年的盗墓贼留下的。”
胖子蹲下身,用手指在图上的积石层位置划了划:“积石层好办,咱们用炸药把石头炸开不就行了?”
“不行!”Shirley杨立刻反对,“汉代墓葬的结构很脆弱,用炸药很可能会破坏墓室里的文物,甚至导致整个古墓坍塌。得用‘静态爆破’,先在石头上打眼,再填入膨胀剂,让石头自行裂开,这样既安全又不会损坏古墓。”
张教授点点头:“Shirley杨说得对,我们已经准备了静态爆破的材料,明天一早就开始清理主墓道的积石层。不过还有个问题——我们在墓道附近发现了一些蛇蜕,看样子是些剧毒的蝮蛇,可能是从古墓里爬出来的,得先想办法处理掉。”
老烟枪闻言,把带来的雄黄拿出来:“雄黄粉撒在营地周围和墓道入口,能驱蛇。再用艾草煮些水,洒在探坑周围,蛇虫就不敢靠近了。”
当天下午,我们和考古队员一起在营地周围撒了雄黄粉,又用艾草水喷洒了墓道附近的区域。阿贵跟着赵老师去附近的村子采购物资,回来时手里多了个竹篮,里面装着些当地的水果:“村民说这是白鹿原的樱桃,刚熟的,特别甜。他们还说,这古墓附近以前常有人看到‘鬼火’,其实就是磷火,可村里老人都说那是墓主人显灵,不让人靠近。”
胖子拿起一颗樱桃塞进嘴里,含糊道:“什么显灵,就是磷火呗!等咱们挖开古墓,让他们看看,墓主人早就成骨头了,哪有闲工夫显灵。”
第二天一早,静态爆破的工作就开始了。胖子和考古队员一起在积石层上打眼,他力气大,打得又快又准。Shirley杨和老烟枪则在一旁观察,防止出现意外。阿贵跟着赵老师记录数据,时不时帮着递工具。
“轰隆——”随着一声闷响,积石层上的石头开始裂开缝隙。胖子兴奋地喊道:“成了!这膨胀剂真管用,比炸药省事多了!”
我们用撬棍把裂开的石头一块块撬开,清理出一条通道。就在这时,阿贵突然指着通道深处喊:“你们看,那是什么?”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通道尽头的阴影里,隐约有几支铜箭对着我们,箭尖泛着青黑色的光——正是汉代墓里常见的“伏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