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一个清晨,格尔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九层妖楼考古遗址公园的入口处。阿依古丽穿着深蓝色的考古服,手里拿着平板电脑,正在给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专业学生讲解九层妖楼的结构。她的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只有说起文物时眼里闪烁的光芒,还能让人想起当年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大家注意看妖楼的第三层,”阿依古丽指着远处的建筑,声音清晰而有力,“这里的夯土墙里混合了红柳枝,是汉代西域特有的建筑工艺,既能抵御风沙,又能增强墙体的稳定性。我们2028年的勘察发现,这种工艺还被应用到了周边的驿站遗址,说明当时的建筑技术已经形成了标准化体系。”
学生们围在她身边,认真地做着笔记,时不时提出问题。有个男生好奇地问:“阿老师,当年您发现的汉代驿站遗址,现在有新的研究成果吗?”
阿依古丽笑着点头:“当然有。我们和意大利考古团队合作,通过对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进行成分分析,发现这些金币来自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比之前推测的时间早了近百年。这说明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比我们想象中更频繁、更早期。”
讲解结束后,阿依古丽回到研究中心,刚进门就看到吴贤坐在办公室里,正在整理一份关于西域三镜的研究报告。十年过去,吴贤的头发多了些白发,但精神依旧矍铄。他抬头看到阿依古丽,笑着说:“回来了?刚才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电话,他们想把九层妖楼作为‘世界遗产保护典范’,推荐给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让我们准备一份经验报告。”
阿依古丽接过吴贤递来的文件,眼里满是自豪:“太好了!这十年我们在文物数字化保护、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做的工作,终于得到了国际认可。对了,爷爷今天怎么样?”
“还不错,早上还去博物馆看了新展出的汉代毛织品,”吴贤提到吴老狗,语气里满是温情,“他说等天气暖和点,还要去驿站遗址看看,说想念那里的红柳树。”
正说着,研究中心的大门被推开,李建国拄着拐杖走了进来。这些年,他的身体不如从前,但依旧坚持每天来研究中心看看。“你们都在啊,”李建国笑着说,“刚收到消息,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我们的‘九层妖楼文化数字化工程’,拨款已经下来了,下个月就能启动。”
“真的吗?”阿依古丽兴奋地说,“这个工程能把妖楼的所有文物、遗址数据都整合到一个数字平台上,以后全世界的学者和游客,都能通过线上平台‘沉浸式’参观九层妖楼,太方便了!”
李建国点点头:“不仅如此,我们还计划和国内的高校合作,开发‘文物保护AI系统’,通过AI技术监测妖楼的结构变化、周边的生态环境,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风险。”
接下来的几个月,“九层妖楼文化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专家团队,和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对九层妖楼的文物、遗址进行了全方位的数字化扫描,包括每一块砖石的纹理、每一件文物的细节,甚至连壁画上的微小裂痕都清晰地记录在案。
在扫描九层妖楼七层的图腾墙时,技术团队有了意外发现。通过高分辨率的扫描设备,他们在图腾墙的一处裂缝中,发现了一小块隐藏的丝绸碎片。文物保护专家小心翼翼地取出丝绸碎片,经过鉴定,这是一块汉代的织锦,上面绣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与之前在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属于同一时期。
“太神奇了!”阿依古丽看着织锦碎片,激动地说,“这块织锦进一步证明了汉代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也说明九层妖楼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还要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更多人看到它的风采。”
随着数字化工程的推进,九层妖楼的数字平台也逐渐成型。平台分为“文物展示”“历史研究”“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四个板块,用户可以通过VR设备,“走进”九层妖楼,近距离观察文物;也可以查阅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西域历史;还能参与线上的“小小守护者”活动,学习文物保护知识,制作文化手工艺品。
数字平台上线那天,研究中心举办了一场线上发布会,邀请了国内外的学者、文化机构代表、“小小守护者”代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在发布会上说:“九层妖楼的数字化工程,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科技+文化’的模式,不仅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还能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保护中来,值得在全球推广。”
发布会结束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纷纷登录数字平台,体验线上参观九层妖楼的乐趣。有位来自美国的学者,在平台上留言说:“通过这个平台,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九层妖楼的文物,了解了西域历史。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感谢中国为保护和传承它们所做的努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