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立刻前往福建建阳,在当地文物部门的协助下,对宋代建窑窑址进行了全面排查。建阳水吉镇的宋代建窑遗址分布广泛,其中“芦花坪窑址”“大路后门窑址”是最主要的窑址,出土过大量的兔毫盏、油滴盏等黑釉瓷。“你们看,这里有新鲜的挖掘痕迹。”吴贤在芦花坪窑址附近发现了一个深约两米的土坑,坑底还有几件破碎的黑釉瓷片,“这说明盗墓分子最近还在活动,我们必须尽快安装监控设备,加强巡逻。”
当地文物部门随即在窑址周边安装了红外监控摄像头,并组建了由文物工作者、民警、村民组成的巡逻队,24小时不间断巡逻。在巡逻队的一次夜间巡查中,成功抓获了两名正在盗掘窑址的盗墓分子,缴获了几件刚出土的宋代黑釉瓷片。“有了这些保护措施,窑址的安全终于有了保障。”建阳文物部门的负责人说,“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能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回到北京后,吴贤团队又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协助故宫博物院,对一批刚从海外追回的清代宫廷玉器进行鉴定和修复。这批玉器包括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的和田玉籽料“大禹治水图”山子、一对和田玉“福寿双全”如意,以及几件玉碗、玉瓶,都是清代宫廷玉器的精品。
“清代乾隆年间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乾隆皇帝尤其喜爱和田玉,曾多次下令从新疆和田开采玉料,用于制作宫廷玉器。”吴贤在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室里,仔细观察“大禹治水图”山子,“这件山子高约50厘米,用整块和田玉籽料雕刻而成,雕刻内容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人物、山水、草木刻画得栩栩如生,是清代‘乾隆工’的代表作品。‘乾隆工’的特点是雕刻精细、线条流畅、打磨光滑,每件玉器都要经过设计、选材、雕刻、打磨等多道工序,往往需要几名工匠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在修复过程中,吴贤发现“大禹治水图”山子的底部有一处细微的裂痕,还有几件玉碗的边缘有磨损。“玉器的修复需要非常谨慎,尤其是和田玉,质地坚硬但脆性大,修复时不能用力过猛。”吴贤带领团队,用特制的玉石胶水对裂痕进行加固,再用细砂纸对磨损处进行打磨,打磨时要不断用清水冲洗,防止玉器过热受损。经过一个多月的修复,这批玉器终于恢复了原貌,被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宫廷玉器展”中。
展览开幕当天,吸引了众多玉器爱好者和文物专家前来参观。“这件‘大禹治水图’山子太精美了,没想到历经百年,还能保存得这么完好。”一位观众感慨道。吴贤笑着回应:“这不仅是因为玉器本身质地坚硬,更因为历代文物工作者的精心保护。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的珍贵文物得到妥善保护,传承给后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贤团队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涉及文物的追索、鉴定和修复,还参与到文物保护法规的制定、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等工作中。他们与国内多所高校合作,开设了“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课程,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还参与编写了《海外流失文物追索指南》《文物保护技术规范》等书籍,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这天,吴贤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邮件,博物馆表示愿意将一件收藏多年的中国唐代“昭陵六骏”之一的“飒露紫”石雕复制品赠送给中国,同时希望能与中国文物部门开展合作,共同研究中国唐代文物。“昭陵六骏”是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前的六块石雕,分别雕刻了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骑过的六匹战马,“飒露紫”是其中之一,原石雕在1914年被走私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是一件高精度复制品。
“虽然是复制品,但这体现了国际博物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尊重,也是中外文物交流的良好开端。”吴贤立刻回复邮件,表达了感谢,并表示愿意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展合作研究。不久后,“飒露紫”石雕复制品被运到中国,暂时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其他唐代文物一同展出。在展览的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学者围绕唐代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特色以及保护方法展开了深入讨论,为中外文物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
吴贤站在研讨会的现场,看着中外专家热烈讨论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他想起了最初在柬埔寨追回唐代鎏金铜钟时的艰难,想起了在澳大利亚抓获陈锦时的紧张,想起了每一次文物回归时的激动……这些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更是全人类的事,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文化交流,才能更好地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文明对话,天下大同”的字迹刚落,吴贤的手机便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敦煌研究院”的来电显示。接起电话,院长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吴贤,我们在莫高窟北区的一座新发现洞窟里,出土了一批唐代写本,其中有几卷疑似《金刚经》残卷,但保存状况极差,急需你们团队的技术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