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的蹄子踩在沙漠边缘的碎石上,发出“咯吱”的闷响。吴贤掀开挡风的头巾,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黄河轮廓,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从敦煌回来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几个从黄河岸边逃来的百姓,说日军正在下游的花园口附近调集炸药,还抓了不少民工,不知道要干什么。
“吴先生,前面就是孟津渡口了,过了河就能到洛阳。”小李勒住骆驼,指着远处河面上的渡船,“咱们要不要先去渡口打听下情况?”
吴贤点点头,催着骆驼往渡口走。刚到岸边,就看到几个船夫正围在一起议论,脸上满是惊慌。他走过去,掏出几块银元递过去:“老乡,麻烦问下,最近黄河下游是不是来了不少鬼子?”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船夫接过银元,压低声音说:“可不是嘛!鬼子在花园口搭了好多工棚,还拉了十几车炸药,白天黑夜地凿大堤,不知道要干啥。咱们这渡口的人都怕了,好多人都往山里逃了。”
吴贤心里“咯噔”一下——花园口是黄河大堤的关键地段,一旦被炸毁,下游的郑州、开封都会被洪水淹没,更别说沿岸的古墓群了。他赶紧对队员们说:“咱们不回洛阳了,直接去花园口!必须阻止鬼子炸大堤!”
小李有些犹豫:“可咱们只有三十个人,鬼子那边肯定有重兵把守,咱们能行吗?”
“不行也得行!”吴贤攥紧洛阳铲,“要是大堤被炸了,下游的百姓和文物就都完了!咱们先去花园口附近的村子打听情况,再想办法。”
当天傍晚,吴贤他们来到花园口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村子里一片死寂,只有几个老人守着空屋,年轻人都逃去山里了。一个姓王的老人告诉他们,日军抓了两百多个民工,日夜不停地在大堤上钻孔,还在附近设了三个岗哨,每个岗哨都有十几个士兵把守。
“鬼子的指挥官叫龟田,特别凶,民工稍微慢一点就用鞭子抽。”王老汉抹着眼泪,“我儿子就是被他们抓去的,到现在都没回来,不知道是死是活。”
吴贤拍了拍王老汉的肩膀:“大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救回民工,阻止鬼子炸大堤。您知道鬼子的炸药都放在哪吗?”
王老汉想了想,说:“炸药好像放在大堤旁边的一个仓库里,有不少士兵看守。仓库后面有个小水沟,能通到大堤下面,之前我儿子跟我提过。”
吴贤眼前一亮,赶紧让王老汉画了张简易地图,然后对队员们说:“今晚咱们兵分三路,一路去救民工,一路去炸炸药仓库,还有一路去破坏大堤上的钻孔设备。行动一定要快,不能被鬼子发现。”
深夜,吴贤带着一队队员,沿着小水沟悄悄摸到炸药仓库附近。仓库里灯火通明,十几个日军士兵正围着篝火喝酒,门口只有两个士兵站岗。吴贤示意队员们埋伏好,自己则掏出短刀,悄悄绕到站岗士兵的身后,手起刀落,两个士兵无声地倒在地上。
队员们趁机冲进仓库,看到里面堆满了炸药箱,还有几挺重机枪。“快,装炸药!”吴贤大喊着,队员们赶紧在炸药箱上安装好炸药,设置好引爆时间,然后迅速撤离。
刚跑出没多远,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炸药仓库被炸毁,火光冲天。大堤上的日军士兵听到响声,纷纷朝着仓库的方向跑去,乱作一团。
另一边,救民工的队员们也趁机冲上去,解开民工们身上的绳子,带着他们往村子的方向跑。破坏钻孔设备的队员们则用斧头和锤子,把大堤上的钻孔机砸得稀烂,还把钻好的孔用石头和泥土填了起来。
龟田听到响声,赶紧带着大部队赶过来,可此时吴贤他们已经带着民工们安全撤离了。龟田看着被炸毁的仓库和破坏的设备,气得暴跳如雷,下令第二天一早加强警戒,继续凿大堤。
吴贤带着队员和民工们回到村子,王老汉看到儿子平安回来,激动得老泪纵横。民工们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抗日队伍,一起阻止鬼子炸大堤。吴贤心里很高兴,把民工们分成几组,让他们负责侦查和传递消息。
第二天一早,日军果然又开始在大堤上凿孔,而且还加派了兵力,岗哨也增加到了五个。吴贤知道,硬拼肯定不行,得想个更好的办法。他看着黄河湍急的水流,突然有了主意——黄河马上就要进入汛期,水位一直在涨,要是能把日军凿孔的地方弄个小缺口,让水流灌进去,就能让大堤变得松软,鬼子再凿孔就很容易引发坍塌,到时候他们就不敢再凿了。
“小李,你带几个人,趁着夜色,去日军凿孔的地方挖个小缺口,注意别被鬼子发现。”吴贤对小李说,“我带其他人在附近接应,一旦鬼子发现,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当天夜里,小李带着几个队员,悄悄摸到大堤上。日军的岗哨看得很严,他们只能在暗处等待机会。等到后半夜,岗哨的士兵开始打瞌睡,小李他们趁机冲上去,用铁锹在凿孔的地方挖了个小缺口。水流立刻灌了进去,大堤开始微微晃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