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狗,就是帝帝子的“自己”,连她自己都这么认为。
如果把自己定义为好学的人,那就去心无旁骛的学习,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
如果把自己定义为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就去老老实实学一门技术,或者直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都不是九漏鱼了,也都接受过义务教育了,那就是一个合格的劳动力了,可以尝试着靠自己的双手谋生了。
只有对自己的定义不够清晰,找不到人生方向,无法确定未来道路的人,才会在高中的学习之中感到迷茫和痛苦。
既没有逼自己一把的毅力,也没有退学打工的勇气。
在浑浑噩噩之中当一天学生撞一天钟,度过每一个重复不变的日子。
当然,那些存在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学生不在此列,因为他们不是健全的人,而是病人。
对于病人,应当且必须予以帮助与体谅。
当下,高中的教学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会想办法去及时介入。
毕竟,很少有心理正常的公立中学老师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
多一个学生考上好大学,也就拿四五百顶多一两千的提成,拼什么命啊。
也没必要把学生往死路上逼。
就像网上说的那样。
有心人不用教,无心人教不会。
当然,私立学校另算,那里教师的工资与学生乃至班级的考试成绩直接挂钩,为了自己能多赚点儿钱,苦一苦学生也是可以的。
骂名我来担()
而这也是为什么私立学校或半私立学校教学水平普遍较好的原因。
因为教师肯下手逼学生。
当然,这个过程对学生自己而言肯定是不美妙的。
帝帝子也能理解,所以才不会选择压榨自己的学生。
她维持的高压统治,仅仅只是对于班级秩序的高压维护,而并未对学生的学习有过直接的要求。
就像绝大多数老师说过的那样。
学习不是给她学的。
那为什么还要教育学生?
没有为什么,那只是她现在的工作,仅此而已。
而且,帝帝子还告诉她的学生。
他们来到高中,不是来“接受教育”的,而是来“学习知识”的。
接受教育是被动的过程,而学习知识是主动的过程。
如果仅仅只是抱着接受教育的心态的话,那是很难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下取得理想成绩的。
应试教育有问题吗?
当然有,多到罄竹难书。
但是除了问题就没有好处了吗?
其实也有,而在帝帝子看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应试教育的“廉价”。
应试的成本与其他教育模式相比,成本是最最低廉的,而效果是相对较好的。
阿美利卡的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听起来好像很棒,但学校每年十几万美刀的学费是不是听起来也很棒呢?
德意志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将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培训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为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听起来好像也挺不错,但实际上不过是人为的将人群进行分流,富人进行高等教育,普通民众则进厂打螺丝,成为技术型人才。
所谓的双轨制,其实无非只是人为划定了门槛,锁死上升空间。
芬兰的教育模式倒是相对理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强调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少而精的作业和考试,学生的作业量相对较少,考试也不是以选拔为目的,而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但芬兰是啥?
一个人口稀少,靠倒卖自然资源赚得盆满钵满的北欧高福利国家。
而且所谓的高福利也不是真的高福利,中产需要缴纳大量的税收。
而且,虽然公立中学免费,但是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私立中学的教学才更好,每年也要交近万欧元的学费,成本也极高。
至于大不列颠,更是从始至终遵循精英教育逻辑。
许多着名的私立学校,提供高质量的精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化素养。
但是那些教学质量好的学校,有钱都未必能进。
需要有知名人士的推荐信,以及一笔昂贵的学费。
才能获得一个宝贵的名额。
而目前,也只有华国所执行的现行模式,才足够廉价。
廉价到最偏远的乡村,最偏远的城镇,都能有相对较好的教育资源。
免费的课本,几乎明码标价的知识点,如果还能有些多余的闲钱,买几套练习册,外加一些笔和草稿纸等耗材。
几间屋子,一两个教师,就能支起一所学校。
就能让一些不甘平凡的孩子走出大山,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见习驱魔师小姐不相信爱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见习驱魔师小姐不相信爱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