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日。
川内川河东岸笼罩在浓重的晨雾中。
戚继光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高台上,凝视着对岸若隐若现的倭军旗帜。
河面水流湍急,是道天然屏障。
明军还在准备渡河。
准备了整整一天,三顿饭,一顿没有落下。
对面的丰臣秀吉都有点慌乱了。
与此同时,上游五十里处,陈璘率领的精兵已经到了水坝附近。
这座土石筑成的水坝高达三丈,蓄积了大量河水。
“将军,倭军守备约五百人,主要防守在水坝东侧。”侦察兵汇报。
陈璘仔细观察地形:“分出五百人从西侧佯攻,主力从东侧突袭。”
战斗很快打响。
明军佯攻部队在西侧制造声势,吸引倭军注意。
主力则从东侧突然杀出。
不到半个时辰,水坝就落入明军手中……
拿下水坝后,陈璘立马派人去下游通知戚继光。
而自己要守住堤坝。
下游主战场,戚继光与丰臣秀吉几乎是同一时间得知上游的事情。
他立即派岛津忠恒率两千精兵夺回水坝,而与此同时……
“全军渡河!”戚继光终于下达总攻命令。
真正的渡河部队开始行动。
明军炮兵也开始全力轰击对岸倭军阵地……
船只开始渡河。
“放箭!放箭!”丰臣秀吉急令。
倭军弓箭手疯狂射击,但明军船上的盾牌手组成坚固的防护墙。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河心。
岛津义弘亲率武士乘小艇出击,试图阻止明军渡河。
两军在河面上展开惨烈的水战。
明军火铳手站在船头射击,倭军武士则试图跳帮近战。
一艘明军战船上,老兵赵大勇手持长枪,连续刺翻三名试图登船的倭兵。
“狗日的小倭寇鬼子……”他吐了口唾沫:“让你尝尝爷爷的厉害!”
经过一个时辰的激战,明军主力终于过河,但代价惨重——超过千名士兵倒在渡河途中,河水都被染成了淡红色……
渡过川内川后,明军稍作休整,继续向鹿儿岛方向推进。
四月二十五日,两军在雾岛山下的平原展开决战……
丰臣秀吉亲率三万大军列阵,其中包括他最精锐的旗本武士。
倭军阵型严密,武士居前,足轻在后,两翼是骑兵。
戚继光则摆出明军经典车阵。
战车围成环形防御圈,火铳手在车阵内,长枪手在间隙处防御,骑兵在两翼待命……
丰臣秀吉是要决一死战,想着破釜沉舟。
战斗由倭军率先发起。
武士们高呼"板载!"发起了决死冲锋。
明军冷静等待,直到敌军进入百步距离。
“放!”
令旗挥下。明军火炮齐鸣,实心炮弹呼啸着落入倭军阵中,顿时人仰马翻。
但倭军异常顽强,继续冲锋。
进入五十步距离时,明军火铳手开始齐射。
硝烟弥漫中,成片的倭兵倒下。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车阵前沿。
倭军武士凭借精良的铠甲和武艺,突破火网冲到阵前,与明军长枪手展开白刃战。
关键时刻,明军两翼骑兵发起冲锋。
这是一场冷兵器,热兵器交织在一起的战争。
丰臣秀吉麾下的武士们,确实有着一定的战斗意志,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精锐。
真正的精锐,是他们的父兄,而他们的父兄,早就全部饿死在了对马岛上。
战至午后,倭军终于开始溃退。
丰臣秀吉在亲卫保护下且战且退,明军乘胜追击……
此役倭军损失超过万人,明军伤亡约三千……
败退的倭军残部退守鹿儿岛城。
这是岛津家的主城,城墙高大坚固,粮草充足。
丰臣秀吉站在天守阁上,望着城外越来越多的明军旗帜,面色铁青。
“吾不走!”他对劝他撤回本州的将领们怒吼:“吾要与鹿儿岛共存亡!”
这个时候的丰臣秀吉,是非常后悔的。
早知道大明已经强大到人手一支燧发枪的地步,他根本就不会去进攻朝鲜,挑起第一次明倭战争。
现在战火蔓延到了倭国本土后,悔之晚矣。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明军逐步扫清城外据点,完成对鹿儿岛的合围。
炮击日夜不停,城墙多处破损……
六月十五日,岛津义弘终于说服了丰臣秀吉:“关白大人,您必须回本州组织后续防御。这里交给我,我一定死守到底!”
这个时候的丰臣秀吉也算是有了台阶,最终同意撤离。
当晚,在亲卫护送下,他悄悄出城,乘船返回本州。
经过数日航行,丰臣秀吉的船队终于抵达大阪湾……
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关白,此刻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近的港口,心中涌起一丝不安。
“不对劲...”丰臣秀吉眯起眼睛:“港口的旗帜...”
“那是...德川家的三叶葵旗!怎么不是我们丰臣家的五七桐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