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千秋虽然是道家之人,也在刚刚不久着出了《道经》。
但以《道经》之高深莫测,莫说让人改之,天下间能读懂的,也是万中无一。
当然,道家之人,无须向吕不韦这般图谋民心公义。
但从此事一看,见微知着,便可知吕不韦之才。
这倒是让叶千秋对吕不韦有了点兴趣,心中想着,这一趟到咸阳来,本是为助嬴政而来。
现在看来,这吕不韦他也得见一见才是。
这时,只听得有人高呼道:“天下文章岂能没有改动的地方?”
“我来!”
只见一个红衣士子手持一口长剑,从人海中大步流星而来,走到了那大墙之下。
那白发老者走下石礅,遥遥一拱手道:“敢问足下,来自何国?高姓大名?”
红衣士子一拱手,昂首道:“鲁国士子淳于越,孟子门下是也!”
那白发老者不禁失笑道:“鲁国已灭,你当是楚人或齐人才是。”
红衣士子断然摇手道:“世间虽然已经没有了鲁国,但我心中有鲁,便是鲁国子民!”
白发老者摇了摇头,不屑与之争辩,虚手一请道:“此非论战之所,足下既有改文之志,请做一字师。”
“校勘学问,儒家当仁不让。”
淳于越冷冷一笑,一步跨上石礅,剑指白布大墙,朗声道:“诸位且看,此乃《仲秋纪》之《论威篇》。”
“其首句云:‘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治乱安危过胜之所在也。’可是如此写法?”
“正是!”四周围观的一些士子齐声回道。
“在下便改这个‘义’字!”
淳于越的剑鞘不断击打着白布大墙。
“义字,应改为礼字!”
“万事之纪,唯礼可当。”
“孔夫子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也。礼为纲纪,决然不可变更。以义代礼,天下大道安在!”
一时间,人群之中,却是突然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落在那淳于越的身上,静静看着,没有人鼓掌叫好。
那淳于越见状,有些错愕,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这时,叶千秋笑着朗声说道:“敢问这位淳于先生,你说的那个礼,可是孔夫子不教庶民知道的那个礼?”
“礼不下庶人!”
“万千庶人不能用礼,只有世族贵胄方才能用礼,此礼岂做得万事之本?”
叶千秋的声音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是清清楚楚的传入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耳中。
“说得好!”
“这位先生说的太对了!”
“礼不下庶人,岂能改义为礼!”
众人一片哄笑叫好。
有人则道:“我当这小子有什么本事,没想到也是个胡说八道的!”
众人朝着那淳于越骂骂咧咧。
淳于越羞愧难当,黑着脸跳下大石,朝着远处去了。
“这位先生说的好!”
那白发老者朝着叶千秋看来,叶千秋气质不凡,卓尔不群。
这一出言,顿时便引得白发老者的注意。
叶千秋朝着那白发老者颔首一笑。
白发老者见叶千秋卓尔不群,朝着叶千秋点了点头,开口问道:“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是否有意改一改《吕氏春秋》?”
叶千秋微微一笑,道:“贫道太乙山太玄子,《吕氏春秋》乃是奇书,字字珠玑,难以改之。”
白发老者闻言,脸色突然大喜,直接从那石墩上走了下来,奔至叶千秋身前,拱手道:“先生是太乙山太玄子?”
“先生莫非是就是道家新任掌门人?”
叶千秋微微颔首,笑道:“正是。”
道家天人合一之事,叶千秋早已经让弟子传扬天下。
虽然道家重归一统之时才过去了一个月。
但咸阳距离太乙山不过七八十里路,咸阳城的官宦王公知晓道家之事,并不奇怪。
更何况,叶千秋适才听闻此白发老者好像被人称为纲成君。
纲成君蔡泽,也是秦国四朝老臣,曾经出任秦国相邦。
听闻此人颇喜道家之学,深谙道家月满则亏的思想。
见到自己这个道家掌门人,有如此反应,也实属正常。
白发老者一听,大喜过望,朝着叶千秋拱手道:“太玄子先生入咸阳,真是可喜可贺的大事。”
“太玄子先生若是有空,可随我至相邦府上。”
“相邦若是见了太玄子先生,定然十分高兴。”
叶千秋闻言,笑道:“今日我尚且有要事在身,来日定然前往相府拜访。”
蔡泽朝着叶千秋拱手道:“先生一定要来,老夫在相府恭候先生大驾。”
叶千秋笑着点了点头,和逍遥子等人道:“咱们走吧。”
随即,带着逍遥子等人离开了这热闹之地,朝着长阳街行去。
蔡泽看着叶千秋远去,脸上浮现起一抹狐疑之色。
不过,旋即,他便又走上了石墩,朗声道:“《吕氏春秋》人人都可改之,山东六国士子犹可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诸天一道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诸天一道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