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堂,文武百官矗立。
宫内不知为何流传了一些小道消息。
其说陛下今日打算把道教从此以后立为国教。
这则消息要文臣武将都为之沉默。
大宋信佛也信道,如陛下就信道,陛下之太子便信佛。
而陛下,也没有因为自己信道,就去打压佛教。
否则太子赵恒,岂能信佛?
……
原本,大宋百官只当信道也好,信佛也罢,只是这对轻佻父子的个人爱好。
但自从仙神之事渐渐流传,年复一年,再度出现在人们视野。
这一件事,就不能同日而语。
朝堂大臣比普通大宋百姓更早知道仙神的消息的,早有拜道求佛的举动。
就连太子,都与五台山等地古庙法僧交往密切。
太子信佛,这也是陛下所鼓励。
陛下曾言要收纳天下能人异士,期望佛道两家的高人,都可为他所用。
“你们听说了,陛下有要立道教为国教的想法。”
文武百官皆是窃窃私语。
他们若不是头上戴的“长翅帽”不适合头部大幅度扭动,恐怕会附耳交谈。
没办法,谁叫太祖皇帝开国以来,让朝官戴着长翅帽的初衷,本就是避免朝官窃窃私语?
但事实证明,长翅帽也没有用。
朝官该交谈还是得交谈,只是动作幅度小了些。
唯有殿上一个异类,不穿大宋朝服,穿着道袍矗立其中闭目,正是林灵素。
很快,朝官们就停止了交谈。
“山呼!”
赵佶未到,司仪官便已入至殿内,开始清嗓,等待群臣安静后开始吆喝。
“万岁!”群臣听司仪官话语,纷纷弯腰呐喊。
“再山呼!”司仪官再道。
“万万岁!”
群臣再道,头与地平,只剩举的笏在前。
大宋不流行跪着上朝,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
“众位爱卿平身。”
赵佶出于大殿,千呼万唤方才走至龙椅坐下,神情凝重。
“谢陛下!”
群臣听闻赵佶话音,这才抬头,站的笔直。
“众爱卿,多年以来我大宋境内妖魔横行,兵甲大乱。
朕时常为其而忧,而前些日子大梦,见天上帝君处。
获言要解此厄难,需以道压魔,改除魔髡。
朕梦醒之后,揣度良久,不解其意。
思来想去,便欲立道教为我大宋国教,方是以道压魔,诸爱卿以为如何?”
赵佶扬声,俯视着殿上群臣,开门见山。
群臣你望我,我望你,皆未言语。
放在以前,他们肯定是抨击赵佶两下。
但现在群臣已经知晓世上有修仙之人,更有天上仙神,此事怕是不好妄语。
立道教为国教,群臣并不反对。
尚且陛下推崇道门学说,没有必要与陛下对着去干,立道教为国教于大宋没有坏处。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本推崇道教,有不少王朝都立道教为国教。
如唐太宗时期,如汉时诸多朝代。
这都是大宋翰林院史书有过明确记载。
“众爱卿即是无言,那便是赞成道教为我大宋国教。”
赵佶话落以后,群臣皆是举笏:“陛下圣明。”
“陛下,臣有本启奏。”
然而林灵素却是拂尘一扬,高声喧嚣。
“这妖道又在做什么妖?”
群臣心中疑窦。
难不成这妖道还能唱反调不成?
他可是个道士,陛下之举对于道士,可是有着莫大的好处。
“卿有何奏?难道认为朕不该立道教为我大宋国教?”
“非也,陛下,当今天下群魔乱舞,妖祸不断,皆因道隐,是故立道教为我大宋国教,是对!”
林灵素目光凝肃,按照苏轼交代,一一言语。
这不过是,要演给天下人看!
“既然是对,那爱卿为何启奏?”
赵佶沉声。
“臣启奏是因陛下只解对了天上帝君言语一半,以道压魔可以解为立道教为国教不错,但改除魔髨却没有解!”
“何为魔髨,和尚也!”
“改除魔髡,就是改除和尚!”
“臣解帝君之语,便是释教害道,虽不可灭,却能合与改正!”
“ 臣谏言,凡我大宋疆土,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为尊者,和尚改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持简!”
林灵苏话语响彻大殿,铿锵有力!
群臣百官听见都懵了!
这是什么言论?!
无论宫观,天尊,大士,尊者,德士都是道门的说法!
尤其是留发顶观持简……
那不就是让和尚做道士打扮?
这岂不是直接根上要佛覆灭?!
“妖道,你休要危言耸听! ”
当即就有一人站了出来,呵斥林灵素。
“ 陛下,儿臣以为这妖道其心可诛!
前些年,妖道便引黄河之水浇灌京城,致使百姓庄稼毁坏,颗粒无收。
如今这妖道又在挑起佛道两家的矛盾!
这有违当年父皇,要收纳佛道两家能人异士为己用的国策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截教小道士,苏轼要跟我修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截教小道士,苏轼要跟我修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