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期间,秦献公对内采取废除人殉制度、迁都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武屯乡附近)、建立商市等措施对奴隶制度进行改革,同时采取编制户籍、推广县制等措施对行政制度进行改革,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削弱奴隶制度,改变了秦国“国乱兵弱而君主卑弱”的局面。对外积极备战东伐,与中原的魏国、韩国、赵国进行了多次战争,并取得一些胜利,在石门之战中取胜后,得到天子称贺、六国致礼,提升了秦国的地位,史称“献公称伯”。
秦灵公元年(前424年),秦灵公之子公子连出生。 [2-3] [10]
秦灵公十年(前415年),秦灵公去世,秦昭子之弟悼子被拥立为国君,即秦简公。 公子连没能即位,出居河西之地(今陕西大荔、华县一带),开始流亡。
秦简公十五年(前400年),秦简公去世,其子秦惠公即位。
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秦惠公去世,其子秦出公即位。 秦出公即位时年仅两岁,因此由秦出公的母亲秦小主夫人执政。
秦出公二年(前385年),秦小主夫人用宦官专权,群贤心中不快,隐匿不出;百姓们忧郁怨恨,指责君主。此时,公子连流亡已有三十年,河西之地被魏国所夺取而占有。得知这种情况后,公子连打算乘机返回秦国,取代秦出公为君,于是借臣下和百姓的帮助到郑所关塞(今陕西华县东)去,想要从这里进入秦国,但守塞的右主然不肯放他进去,说:“我要坚守道义,不能同时侍奉两个君主,公子您快点离开吧!”公子连离开郑所关塞,去往焉氏关塞(今甘肃平凉西北),由庶长菌改(即庶长改)迎接进秦国。秦小主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命令将帅起兵去拦阻,接到的命令说:“敌寇在边境上。”这些将士刚出发的时候,都说:“去迎击敌寇。”走到半路,乘机发动哗变,说:“不是去迎击敌寇,而是去迎接君主。”于是公子连与士卒一起回到雍城(今陕西凤翔东南),杀死秦出公和秦小主夫人,把他们沉入深渊,而后公子连即位为国君,即秦献公。
对内改革
秦献公元年(前384年),秦献公废止秦国的人殉制度。次年(前383年),秦献公迁都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武屯乡附近)。
秦献公六年(前379年),秦献公把蒲、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推广县制。次年(前378年),秦献公建立商市。
秦献公十年(前375年),秦献公下令重新编制户籍。
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秦献公派胡苏带兵攻打韩国,韩国将领韩襄于酸水(即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打败秦军。
秦献公十四年(前371年),秦军与赵军在高安交战,秦国兵败。
秦献公十九年(前366年),魏惠王与韩懿侯在宅阳(今河南郑州北)会盟,准备联合攻打秦国,为此在武都(即武城,今陕西华县东)筑城。秦献公得到消息后先发制人,派军进攻武都,击败魏军后,继续向魏国进攻,在洛阴(今陕西大荔东南,《资治通鉴》误作“洛阳”与魏国、韩国联军交战,击败联军。
秦献公二十一年(前364年),秦献公派章蟜带兵和魏国的军队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交战,斩杀了魏军首级六万,周显王将绣有花纹的礼服赠予秦献公,表示祝贺,史称“献公称伯”。
秦献公二十二年(前363年),秦献公出兵攻打魏国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赵成侯出兵救援魏国。
秦献公二十三年(前362年),秦献公派庶长国带兵再次攻打魏国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秦军取胜并俘虏了魏国太子、将领公孙痤,攻取了庞城(今陕西韩城东南)。
大约同年,秦献公去世,安葬于嚣圉,谥号“献”(又作“元献”“元”)。
·
废止人殉
·
秦献公元年(前384年),秦献公宣布“止从死”,从法律上废除了秦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殉制度。
秦国的人殉习俗承袭自殷人,属于厚葬陋习。当时,人们用人殉数量标明死者的身份和地位。而在中原各国,人殉在春秋时期已逐渐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用木制或陶制的偶人殉葬。秦国的人殉制度,一定程度上成为其野蛮落后的象征,严重阻碍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达到了“一石三鸟”的目的:一是改善了劳动力无谓消耗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二是维护生存权,得到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支持与拥护。三是没有对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造成直接的损害。
总体上,秦国人殉制度的废除,对内重振秦国国君威望,争取了民心,对外树立了秦国的新形象。
·
迁都栎阳
·
秦献公二年(前383年),秦献公把都城从雍城(今陕西凤翔东南)迁到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武屯乡附近),实现了以下目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