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的格局
夏晓芸站在客厅中央,目光逐一扫过四扇紧闭的房门。这套四室一厅的房子,在十年前刚入住时显得宽敞甚至有些空荡,如今却像一件绷紧了的衣服,勒得人有些喘不过气。
东边主卧,是她和丈夫李强住。紧挨着的次卧,是婆婆王桂香的房间。再过去,是十岁大儿子李皓宇和六岁小儿子李皓轩的房间。而西边那头,采光最好、带着个小阳台的那间,门楣上还挂着一个略显陈旧的粉色凯蒂猫门牌,那是小姑子李娟的房间。
李娟。这个名字在夏晓芸舌尖滚过,带起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小姑子结婚三年了,女婿张斌长年在外地打工,一年回来不了几次。李娟生了孩子后,大部分时间都带着孩子住在娘家,美其名曰“陪婆婆”,实际上,除了张斌回来的那些日子她会被接去婆家象征性地住几天,其余时间,这个房间就是她和两岁女儿妞妞的固定据点。
当初买房时,李强的父亲还在世,老两口拿出大半辈子积蓄,加上李强和夏晓芸工作几年的积蓄,才凑够了这首付。房产证上写的是李强和王桂香的名字。当时觉得一家人和和美美,谁也没计较那么多。李娟那会儿还在上大学,家里自然也一直有她的房间。后来她结婚,大家似乎也默认了这个房间永远为她保留,即使她偶尔回来住,也是理所应当。
夏晓芸不是没想过清出那个房间。皓宇越来越大,开始抱怨弟弟晚上吵闹,影响他写作业和睡觉,吵着要自己一间房。皓轩也黏人,但哥哥的嫌弃让他委屈巴巴。夏晓芸心疼孩子,也理解大儿子对独立空间的渴望。这个念头在她心里盘桓了许久,像一颗种子,悄悄发芽。
二:暗流涌动
“妈,你看皓宇最近学习状态都不太好,老说弟弟吵他。”晚饭后,夏晓芸一边收拾碗筷,一边状似无意地提起,“皓宇马上就五年级了,关键时期。我在想,是不是……”
王桂香正抱着孙女妞妞看电视,头也没抬:“小孩子嘛,打打闹闹正常,哥哥让着点弟弟就行了。皓宇也是,一点当哥哥的样子都没有。”
“不是让不让的问题,”夏晓芸尽量让语气平和,“孩子大了,需要独立空间。我是想,小娟现在大部分时间也住在她婆家那边(她刻意模糊了这个说法),她那房间空着也是空着,要不……”
“空着?”王桂香终于转过头,眉头微蹙,“哪空着了?小娟的东西不都在里头?她时不时回来不要住的?那是她的屋!”
“她回来可以跟您睡啊,或者我们在您屋里加张小的行军床,也方便。”夏晓芸说出酝酿已久的方案,“主要是解决孩子们的问题。”
“加床?跟我挤?”王桂香声音提高了八度,“那像什么话!我们娘俩挤一起,让她的房间空着?晓芸,你怎么想的?这房子当初买的时候,我和他爸可是出了大头的!小娟也是这家的人,她结婚怎么了?结婚就不是我女儿了?就不能回娘家住了?”
一连串的问句像石头一样砸过来。夏晓芸胸口一堵,端着碗筷的手紧了紧。又是这句话。“出了大头的”,这是婆婆最有力的武器,每次家庭有分歧时,这句话总会适时地出现,提醒着她在这个家里的“客居”地位,尽管她为这个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付出了十年心血。
“妈,我不是那个意思……”她试图解释。
“我不管你什么意思,”王桂香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小娟的房间不能动。她想住到什么时候就住到什么时候。皓宇和皓轩是亲兄弟,睡一间房怎么了?以前人家一家七八口挤一个炕头不也过来了?就你们现在孩子金贵!”
夏晓芸默默地把碗筷端进厨房,水龙头哗哗的水声掩盖了她鼻尖的酸意。她知道,跟婆婆硬碰硬没有用。这件事,关键或许不在婆婆,而在小姑子李娟本人。
三:姑嫂之间
李娟比李强小五岁,被父母和哥哥宠着长大,性子有些娇,也有些理所当然。她嫁得不远,婆家条件一般,和张斌的父母住在一起。据说婆媳关系不算融洽,所以她更愿意赖在娘家。这里有疼她的妈,有能帮她带孩子的嫂子(夏晓芸没少帮衬),有宽敞的房间,比在婆家自在多了。
平心而论,夏晓芸和李娟之间没有大的矛盾。李娟嘴甜,会来事,偶尔也会给侄子买点零食玩具。但那种无形的“入侵感”,随着妞妞的出生和常住,越来越明显。客厅里堆着妞妞的玩具,阳台上晾着妞妞的小衣服,冰箱里塞着妞妞的辅食,家里时时刻刻充斥着孩子的哭闹声(加上皓轩的,简直是二重唱)。夏晓芸感觉自己不像是在自己家,倒像是寄居在一个热闹非凡的混合大家庭里。
她尝试过跟李娟委婉地沟通。
“娟儿,妞妞快两岁了,越来越皮了,你一个人带也辛苦,没想过回自己家,让爷爷奶奶也多帮衬帮衬?”有一天,趁着婆婆带妞妞下楼玩,夏晓芸对正在刷手机的李娟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故事里有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的故事里有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