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周瑾。少年把胸脯挺得笔直:"不怕!师父说过,枪尖对着的,该是奸佞小人,不是兄弟。"这话像块石头投进杨志心里,荡起圈圈涟漪。他想起当年在黄泥岗,晁盖他们劫生辰纲时,若不是自己执意要强硬押送,或许也不会落得那般下场。
三更时分,杨志带着五百骑兵出了营。周瑾按捺不住,低声道:"师父,咱们真要去打晁盖头领?"杨志勒住马,月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不去打他,去救他。"周瑾一愣,就见师父从怀里掏出块黑布,"把旗号蒙上,咱们是来送消息的——童贯在芦苇荡里埋了火药,天亮就要点火。"
他们刚靠近梁山营寨,就被巡哨的喽啰拦住。"来者何人?"刘唐的声音像闷雷。杨志摘下面罩:"告诉晁天王,童贯要火烧芦苇荡。"刘唐愣了愣,随即大笑:"我就知道杨制使不是那等糊涂人!"
晁盖闻讯赶来,手里还提着坛酒:"杨兄弟,啥也别说,先喝了这碗!"杨志却后退半步:"我是朝廷命官,不能喝你的酒。"晁盖的手僵在半空,吴用忙打圆场:"杨制使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这火药......"
"在西北角的芦苇丛里,埋了二十车。"杨志从怀里掏出张地图,那是他趁童贯的偏将醉酒时偷来的,"童贯的意思,是等天亮你们出营时,就点火。"晁盖拍着他的肩:"大恩不言谢!改日到山寨,我亲自给你赔罪。"
杨志摇摇头:"我不是为你们,是为这常州城里的百姓。"他翻身上马,"天亮后,你们往南撤,那里有我安排的船只。"周瑾看着师父的背影,突然发现他的腰杆好像挺直了些,不像往日总佝偻着,仿佛背着千斤重担。
回到童贯营寨时,天已微亮。童贯见他空着手回来,脸色立刻沉下来:"怎么,没找到梁山贼寇?"杨志抱拳道:"末将无能,让他们跑了。"童贯冷笑:"我看你是故意放跑他们吧?来人,拿下!"
刀斧手刚要上前,就见周瑾横枪挡住:"不许动我师父!"少年的声音虽嫩,却带着股决绝。杨志按住他的手:"我跟你们走。"他看着童贯,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看透世事的疲惫,"只是我有一事不明,你身为朝廷命官,为何要将百姓的安危置之不顾?"
童贯被问得一噎,随即恼羞成怒:"放肆!一个戴罪之身,也配教训本帅?"他挥挥手,"押下去,午时问斩!"
周瑾看着师父被押走,牙齿咬得咯咯响。他突然想起师父教他的"金蝉脱壳"——假装顺从,趁其不备时逃脱。他悄悄退到帐外,从怀里摸出块碎银,塞给看守的小兵:"我去给师父送碗断头酒,行个方便?"小兵掂着银子,咧开嘴笑了:"快去快回,别耍花样。"
牢房里阴暗潮湿,杨志靠着墙坐着,手里摩挲着枪杆上的刻痕。周瑾端着酒碗进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师父......"杨志接过酒碗,却没喝,只是看着他:"你爹当年托我教你枪法,不光是为了让你保命,是为了让你明白,什么时候该出枪,什么时候该收枪。"
他把枪递给周瑾:"这杆枪,你拿着。往南走,去找张叔夜,告诉他童贯私通方腊的证据在我床底下的砖缝里。"周瑾愣住:"师父,您怎么知道......"杨志笑了笑,那是周瑾认识他以来,第一次见他笑得如此轻松:"当年在大名府,我就觉得童贯不对劲,花石纲里藏的哪是石头,分明是兵器。"
午时三刻快到的时候,周瑾突然听见外面传来厮杀声。他扒着门缝往外看,只见晁盖带着梁山好汉冲了进来,刘唐的朴刀劈翻了刽子手,吴用的扇子指着牢房:"快救杨制使!"
杨志被救出牢房时,阳光刺眼。他看着厮杀的人群,突然咳嗽起来,这次咳得比以往都凶,手帕上的血迹像朵绽开的红梅。"师父!"周瑾扶住他,却被他推开。
"晁天王,"杨志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我帮不了你打天下,也回不了朝廷。"他指着远处的青山,"那里有片茶园,我想去种茶。"晁盖还想说什么,却被吴用拉住。
"去吧。"吴用道,"天下之大,总得有人守着心里的那份干净。"
一年后,江南的茶农们都说,山里住着个瘸腿的茶农,枪法好得很,教出的徒弟能一枪挑落枝头的露珠。有人说那是当年的杨制使,有人说只是个普通的老兵。只有周瑾知道,师父总在月圆之夜擦拭那杆枪,枪杆上的"杨家将"三个字,在月光下闪着温柔的光。
清明那天,周瑾提着新茶去山上,却见茶庵里空无一人,只有案上放着半张纸,上面是师父的字迹:"枪可杀人,亦可护人,守心者,方为真英雄。"山风吹过,纸页轻轻颤动,像极了当年黄泥岗上的芦苇,只是这一次,没有蒙汗药,只有满山的茶香,清清爽爽,荡涤人心。
他知道不能再等,扛起那捆好的黑衣人,就往御史台跑。守门的衙役想拦,被他用令牌吓退。李御史正在灯下写奏折,看见他闯进来,愣了愣:"你怎么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英灵祭:全面战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英灵祭:全面战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