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晔微微一愣,没想到阿灿会突然有这样的想法,估计是尝到了甜头吧。
他沉吟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道:“再订一艘大船?倒是个好主意,只是这资金……”
阿灿闻言,不由得有些黯然。
是啊,资金从哪里来?
一艘大船二十大几万,都快三十万了,首付的订金就要八九万,他们现在拿不出来。
倒不是说他们没有钱,而是钱都被占用了。
买了这艘东升号后,为了多囤一点乌贼鲞,连存在邮电局的钱都取出来了。
想必这趟回去,那些钱都花出去了,变成了乌贼鲞。
真要订大船,也是等这批乌贼鲞卖出去一些,回笼资金之后的事。
而且,就算现在去下订单,也赶不上明年的小黄鱼汛期,最快也要到明年底才能交付。
所以,买船的事不着急,可以缓一缓。
当然,如果未来几天运气爆棚,每次卖货都能有上万的收入,那又另当别论。
冯家凌在驾驶室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生怕他们脑袋一热,真的去订船了,赶紧制止。
“你们可别想一出是一出,这船才刚买回来,都还没开几天,先好好磨合磨合,经营好之后再说”
他的声音从驾驶室传了过来,带着几分严肃。
买船是好事,他本不该阻止。
海边人,有几个不想拥有属于自己的船?
而且还是越大越好,越多越好。
他是怕他们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没有规划地乱来。
毕竟,买一艘船很简单,只要有钱,向船厂下订单就可以了。
但是,船买回来,要开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谁来开船,船工哪里找?
别看他们现在找船工好像很容易,大把的人愿意。
但是以后呢,会越来越难。
就现在这几个船工,能干多长时间都是未知数。
他很清楚,除了叶琛亮,其他四个一旦有机会买到了船,就会不干了。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他们自己的锅。
因为去了一趟海中洲,捕小黄鱼挣的钱太多了。
虽然千叮咛万叮嘱过了,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他们挣了多少钱,还是不可避免地传了出去,只是数字不准确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就导致了那些没有机械动力渔船的人家都想买船,哪怕倾家荡产,借钱都要买。
为的就是明年跟着去海中洲捕捞小黄鱼,挣一把大的。
别人,冯家凌不清楚,但他小舅子,也就是韩启文,就有买船的想法。
只不过二手船很难找,而新船的交付周期太长,也太贵,才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叔说得没错,咱们先把东升号开好了,稳定下来,挣了钱,再去考虑订大船也不迟。”
冯晔点头,也是赞同地说道。
阿灿叹了口气:“现在没那么多钱,也只能这样了。”
“你们啊,就别瞎折腾,老想着买船,安心地积累一两年不行吗?
你们现在有作坊,县里头有店铺,还有几条船,一辈子都不用愁。
就这样安安稳稳地下去,不再搞七搞八,其实也挺好的。”
冯家凌这话里带着几分劝诫的意味。
冯晔笑了笑:“叔,话也不能这么说。
我们年轻人,总得有点闯劲,不能安于现状。
不趁着年轻多挣点钱,难道要等老了再拼命吗?
当然,您说的也有道理,稳扎稳打确实很重要。
我们会把握好分寸,不会瞎搞乱来,盲目行事。”
阿灿点了点头:“是啊,爹,您就放心吧,我们知道该怎么做的。”
冯家凌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道:“你们心中有数就好。
我其实也不是真的反对你们买船,只不过你们要有计划地来。
特别是船工,我估计不出几年,在岛上就不太好找了。”
对于船工的问题,冯晔其实并不怎么担心。
白石岛上不好找,可以去其他地方找。
实在不行,自己培养其实也可以。
即使出海比较辛苦,但只要工资给够,大把人的愿意。
况且,随着渔船增多,近海的渔业资源日渐枯竭。
用不了几年,捕鱼的收入锐减后,就会出现大把的人弃渔。
小船可不敢太过深入大海,而大船又不是谁都能买得起的。
实在是太贵了!
到时候,他们这些拥有大船的人,就可以将那些弃渔的渔民招揽上船。
只要待遇好,不愁找不到人。
当然,现在说这些都还为时过早。
毕竟,他们的东升号都还没有磨合好。
“行了,不说这些了。叔,要不我和阿灿来开船,你去歇一会儿?”
冯家凌摇头:“歇什么歇,马上就吃饭了,有什么好歇的。”
“这不是想着你从下半夜开始,一直到现在,十几个小时了都没有休息吗?”
“那也不差这一会,等吃完饭再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1990,开局一网大黄鱼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1990,开局一网大黄鱼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