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号回到东头村外面的海域时,已经快要天黑了。
不过,他们不是最后一个回来的。
昼短夜长。
渔船回来的都比较晚,差不多都要快天黑的时候才会靠岸。
在往码头靠的时候,周围凑的比较近的船只都在互相喊话,相互询问今天的收获。
看到旭日号的船头甲板上堆着的竹筐,一个个都笑着对冯晔恭维起来。
返航的路上,冯晔把所有的渔获都分拣完成了,还搬到了甲板上。
“货确实不少,但都是蛤蟆鱼和乌鲻鱼,不值钱啊!”
嘴上这么说,但是对于今天的收获,冯晔其实还是比较满意的。
虽然都是便宜货,但数量很多,还是能卖不少钱的。
何况还有一只大个头的中华锦绣龙虾。
这可是个稀罕物,肯定能卖出个不错的价格。
“我们也差不多,最近拖网都是蛤蟆鱼和乌鲻鱼居多,应该是到汛期了。还有就是比目鱼和虾姑也挺多的……”
“汛期到了好啊,虽然便宜,但数量上去了,也能卖不少钱。”
“那是。而且,沾阿晔你的光,蛤蟆鱼可以留着晒鱼干,还能多赚一点。”
“趁冬天雨水少,都多晒一点,要是上春了,可就没法晒了。”
“我们愿意多晒一点,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就是怕晒得多了,你不要啊。”
“那不会,再多都要。我们也得囤一些货,要不然春天就没的卖了。”
“那我们可就放心大胆晒了。”
“晒吧,多多益善……”
旭日号缓缓靠岸,冯晔将船拴好,和阿灿一起将一筐筐货卸下船,转运至冯家发店里过秤售卖。
乌鲻鱼称出了485斤,单价没变,还是9毛,436块5毛。
小的蛤蟆鱼要留着晒鱼干,只卖了大的,176斤,很便宜,单价只有4毛,一共70块4毛。
比目鱼的价格根据种类的不同,差距很大,从几毛到几块的都有。
他们捕到的也有好几种,单价具体就不说了,总的卖了163块3毛。
皮皮虾分大小,大的2块,有58斤,116块;
小的1块5毛,数量少一点,也有37斤,55块5毛。
其他杂七杂八的,加上那一条鹦鹉鱼,总共卖了40块6毛。
重头戏就是那只中华锦绣龙虾了。
由于个头大,费了冯晔一番口舌,才争取到了8块钱的单价。
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了一阵,冯家发说道:“943块1毛,你们看看有没有错?”
“发叔,我们信得过你,就不用看了。那一毛的零头就算了,给我们943块就行。”
打了这么多交道,在冯晔这里,冯家发的信誉还是有的。
“我也没准备给。”
冯家发说完,从抽屉里拿出钱,点了足够数递了过去。
计算出了错,还可以再过来核对。
但是钱的数目如果错了,出了这个屋人家就不认了。
因此,冯晔接过之后,很是认真地数了一遍。
“数目没错。”
他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发叔,我们走了。对了,你的板车借我用一下。”
冯家发挥了挥手:“没问题,你们用吧,记得早点送回来就行,等下还要给你们送鱼过去。”
把筐子装上板车,两人推着板车回到了旭日号边上。
筐子放回船上,留着晒鱼干的鱼从船上搬下来装上板车。
还有用过一次,已经脏了,而且杂乱无章的粘网,放在了另一个板车上。
“阿灿,你把鱼拉去作坊,我送粘网去兰花奶奶家里。”
作坊里太忙了,可没有时间去侍弄这些粘网,只能是花钱清理和晾晒了。
“好。”
“还有,跟你爹和我爹说一下,明天回来的时候,买一台滚动轮和50张粘网回来。”
“啊?还要买粘网?”
“嗯,粘网的收益好,我准备多放点。”
“我还以为你会叫兰花奶帮我们织呢。”
“也会叫她织,但需要时间,我们买一些先用着。反正粘网容易坏,需要经常补充,有多的放家里备用就是了。”
两人推着板车背道而驰。
阿灿去了作坊,冯晔则推着装有粘网的板车,往村里走去。
……
第二天,出海回来时,冯家清和冯家凌已经把滚动轮和粘网买回来了。
当听到这一台简单的机器就花了五百块时,冯晔也有点咋舌。
兼作其他渔具很烧钱,他其实是知道的。
但是,在冬天的时候,拖网的收益大减,又不得不如此。
而且,没有机器是真的不行,就10张粘网,昨天他和阿灿都累得半死。
更何况又加了50张。
不过,机器毕竟不像粘网那样是消耗品,能够用很久。
而且,等他们的大船到手了,不需要了之后,还可以卖给别人。
所以,长远来看还是划算的。
现在的渔民大多都很能吃苦,用机器的很少,都是舍不得钱,宁愿自己辛苦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1990,开局一网大黄鱼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1990,开局一网大黄鱼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