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都统制王权,小时候可是个射箭高手,那弩弓在他手里,射出去的箭可都是百发百中。到了绍兴初年,王权跟着韩咸安世忠去建州征讨范汝为。有一天,他闲来无事,就带着弩弓去山间溜达。远远望见一棵树上有个鹊巢,他就想试试手气,瞄准了就是一箭。射完后他也不知道射中没射中,就听见后面有人说:“要是你的眼睛被箭射中,会咋样?”王权回头一看,啥人也没有,心里顿时觉得这事儿有点邪门。
他赶紧爬上树去查看,结果发现一只喜鹊眼睛中箭,正在巢里挣扎,没多久就死了。王权一看这情景,心里咯噔一下,后悔得不行,赶紧拔出佩刀把自己的弩弓给砸了。
没过多久,王权就跟敌人打上了。战场上箭矢如雨,其中一支箭差点就射中他的眼睛,离眼珠子就差那么一点儿。王权受了伤,养了好久才慢慢好起来。这事儿后来还是韩世忠的儿子韩彦直和孙子韩温说出来的,听得人都心惊胆战的。看来啊,这射箭高手也有失手的时候,更别提还得小心那些来路不明的警告了!
汪致道叔詹,徽州歙县人,可是个风云人物。绍兴十八年那会儿,他作为司农少卿,统领湖北的财赋大权,真是威风八面。有一天,他受邀去参加大将田师中的宴会,结果姗姗来迟,发现漕使和鄂州守备早就在那儿了,两人正和田师中下棋呢。旁边还坐着个道人,自称木先生,一见到汪致道就热情地打招呼:“哎呀,好久不见,身体还硬朗吧?”
汪致道一愣,心想这谁啊,咋这么熟络?就回答说:“道长,您认错人了吧?咱们素昧平生啊,何谈久别?”
那木先生却哈哈一笑,说:“汪大人,您可是贵人多忘事啊!难道就不记得宣州道店那次,咱们聊过牛奇章的事儿吗?”
汪致道一听,恍然大悟,连忙起身道谢。等木先生离开后,他就跟客人们说起了自己的奇遇。
原来啊,崇宁五年的时候,汪致道刚中进士,被任命为宣州教授。那年冬天,他骑着单车去上任,结果路上遇到大雨,只好在一个小村庄的客栈里投宿。客栈里只剩下一个房间了,已经有个秀才住在那儿了。汪致道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敲门进去,问能不能一起住。
那秀才倒也没说什么,点点头就同意了。两人聊了一会儿,秀才突然问汪致道:“你读过《唐书》吗?”汪致道心想这秀才怎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但还是回答说读过。秀才又问:“那你记得牛僧孺的传记吗?”汪致道这下更纳闷了,摇摇头说不记得。
秀才却笑了笑,说:“我告诉你吧,你是牛僧孺的后身。前世你是武昌节度使,因为缘分未尽,所以今生还要再去那儿。将来你的官运和财运都在武昌啊。”
汪致道听得一愣一愣的,心想这秀才不会是相师吧?就问他叫什么名字。秀才慢悠悠地说:“你知道雍孝闻吗?我就是他。自从崇宁初年我被朝廷驳回后,就一直四处流浪。这次是偶然遇到你的。”汪致道追问他的经历,他却不肯多说,只是整晚都在和他谈论文章。天亮后,秀才就走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汪致道说到这里,叹了口气说:“今天看到那个木先生,我才想起来,他就是当年的雍秀才啊!四十多年过去了,他的风采还是一点儿没变,真是个得道高人。”
客人们听了都惊叹不已。后来汪致道又多次担任湖北的漕运使和鄂州知州,还负责统领财赋,一直都在武昌。那个木先生,也就是雍秀才,一直在汉沔一带活动,见人只谈文墨,从不提及其他事情。所以,虽然很多人都认识他,但却没有人知道他是个异人。沈道原浚也认识他,据说政和年间,他曾以道士的身份入宫说法,徽宗皇帝还夸他得了林灵素的一半真传呢,所以就赐他姓木。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玄之又玄,让人不得不信。
绍兴十二年,唐信道考完试,正悠闲地住在西湖灵芝寺。那会儿已经五月份了,天气热得跟蒸笼似的。他的两个仆人跑湖边纳凉去了,结果突然传来他们急促的呼喊声。唐信道赶紧跑过去一看,俩仆人正拽着一个和尚,说那和尚想跳水自杀,一只脚都泡水里了,叫也叫不回来,他们拽着和尚的衣服都拽不住。
没办法,只好把和尚拉回屋去。寺庙里的人说,前一阵贼寇侵犯临安的时候,有两个和尚死在湖里了,现在碰到的估计就是他们的鬼魂。唐信道好奇地问那溺水的和尚看见了啥,和尚说,他看见那两个死掉的和尚了,他们告诉他孤山那边有个澡堂子,邀请他一起去泡澡。和尚一只脚都踏进去了,结果被人从后面拽了回来,没去成,心里可郁闷了。
坐下来缓了缓,和尚又开始翻箱子找新衣服穿,还换了鞋子和袜子,就像有人指引他似的,径直走向湖边。几个和尚急忙跟上去救他。救回来之后,他还骂那些救他的人,说:“我刚才去的地方可好了,你们干嘛这么见不得我好,非逼我回来。我早晚还是要走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樊不多奇闻怪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樊不多奇闻怪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