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紧张地盯着能量监测设备,屏幕上的能量曲线虽然在上升,但始终在安全范围内。过了大约十分钟,青铜神树的光芒渐渐减弱,树干内部的金箔缓缓展开,露出了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记载了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他们来自遥远的“星瀚之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太平洋,与“海神文明”是同源的分支,后来因为环境变化,迁徙到了蜀地,建造了三星堆古城,并用青铜神树与“海神文明”保持联系。
“原来如此,”李教授激动地说,“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之谜,还为我们研究古代文明的迁徙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然而,就在我们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时,文物修复室的大门突然被推开,几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人冲了进来,手里拿着枪,对准了我们:“把‘神树果实’交出来,否则我们就毁掉这里的所有文物!”
我们立刻意识到,这些人是“文明重构会”的漏网之鱼。李教授想要保护“神树果实”,却被其中一个人用枪指着胸口。“别反抗,”为首的人冷笑着说,“我们已经在遗址周围安装了炸药,只要我按下遥控器,整个三星堆遗址都会化为灰烬。”
老周悄悄掏出麻醉枪,对准为首的人,却被对方发现:“别动!否则我现在就开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修复室的窗户突然被打破,几个穿着便衣的人跳了进来,迅速制服了“文明重构会”的成员。我们惊讶地看着他们,为首的人掏出证件——原来是中国警方的反恐特勤队,他们早就接到了联盟总部的通报,一直在暗中保护三星堆遗址。
“多亏了你们及时赶到,”李教授松了口气,感激地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特勤队的队长笑着说:“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以后我们会加强对三星堆遗址的安保措施,确保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协助李教授和警方,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拆除了“文明重构会”安装的炸药,并对出土的文物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金箔文字的解读,我们了解到更多关于三星堆文明和“海神文明”的历史,为全球文明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篇章。
离开三星堆遗址的那天,李教授送给我们一件青铜神树的复制品:“希望你们能带着它,继续探索古代文明的奥秘,也希望你们能将三星堆文明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
我们的旅程还在继续,下一个目的地是非洲的大津巴布韦遗址。联盟总部传来消息,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卫城”区域发现了一处地下通道,通道内的石壁上刻着与三星堆金箔相似的文字,怀疑与“海神文明”和三星堆文明存在联系。
飞机朝着非洲的方向飞去,我看着窗外的天空,心里充满了期待。每一次的发现,都让我们对古代文明的了解更加深入,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人类的文明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保护文明遗产,不仅是保护单个的文明,更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历史和未来。
我不知道在大津巴布韦遗址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但我知道,只要我们保持着对文明的敬畏和探索的热情,就一定能解开更多的文明之谜,守护好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的战斗还在继续,我们的故事,也永远不会结束。
大津巴布韦遗址的红土城墙在非洲的烈日下泛着灼热的光,我们的越野车停在“卫城”遗址的入口处,远处的“大围场”和“谷地遗址”像两颗散落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草原上。当地考古学家穆加贝穿着一件褪色的格子衬衫,手里拿着一卷用塑料布包裹的图纸,快步向我们走来,他的额头布满汗珠,眼神却格外明亮:“你们终于来了!地下通道就在卫城北侧的城墙下面,我们昨天刚清理完通道口的碎石,里面的温度至少有四十度,而且空气很稀薄,你们一定要做好防护。”
我接过图纸,上面用红色马克笔标注着地下通道的走向,通道从卫城城墙延伸至谷地遗址的方向,全长约五百米,中间有三个岔路口,每个岔路口都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与三星堆金箔上的文字有几分相似,只是线条更加粗犷,像是用石器直接刻在石壁上的。“这些符号和三星堆的文字有关联吗?”我指着图纸上的符号问道。穆加贝点了点头,从背包里掏出一张照片:“这是通道内石壁的照片,你们看,这些符号的排列方式,和三星堆青铜神树的龙纹图案几乎一致,我怀疑大津巴布韦文明和三星堆文明之间,存在着某种我们不知道的交流。”
我们跟着穆加贝来到卫城北侧的城墙下,那里有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洞口周围堆放着清理出来的碎石,碎石上还沾着潮湿的泥土——显然通道内有地下水渗出。老周从背包里拿出四套便携式氧气设备和体温监测仪:“通道内的环境太恶劣,我们每个人都要佩戴氧气设备,一旦体温超过三十七度五,就必须立刻撤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一人纵横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四合院:一人纵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