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坐在轮椅上,看着孩子们追逐星尘的身影,突然笑了。笑声惊动了温室里的"记忆蝶"——这种蝴蝶的翅膀能记录声音,此刻竟扇动着翅膀,传出1980年月球车成功着陆的欢呼声,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这小家伙,记性比我还好。"林薇笑着用魔杖轻点蝴蝶翅膀,蝴蝶立刻安静下来,停在她的指尖,像枚会呼吸的宝石。
2085年的中秋,人类在三个星系的基地第一次实现了"跨星系共庆"。陈晓坐在深空通讯中心的主位,看着全息投影中来自银河系、比邻星系、仙女座前哨站的笑脸。地球的长桌上摆着传统月饼,火星基地的屏幕里是用"星际面粉"做的星状糕点,比邻星的人们举着"银河兰"酿的酒,仙女座前哨站的陈星团队则展示着用星尘做的月饼,每个月饼里都嵌着一颗会发光的"星星"。
"太爷爷,我们用仙女座的魔法场做了个'星空投影仪'!"陈星举着个水晶球展示,球内的星图随着她的咒语旋转,"您看,这是从仙女座看银河系的样子,像颗美丽的蓝宝石!"水晶球里,银河系的旋臂在蓝光中缓缓转动,太阳系的位置被特意标上了金色的光点。
林薇突然指着窗外喊:"快看!'星系烟花'!"夜空中,无数魔法光点绽放,组成三个星系的图案,是小虎团队用"星际信号弹"发射的——信号弹里的"绽放咒阵"能根据预设图案展开,在夜空中停留十分钟不散。陈晓看着烟花,突然想起1960年在苏联看到的第一场雪,那时的他绝不会想到,有一天人类能在地球的夜空中,绽放出仙女座的模样。
通讯间隙,陈星突然对着镜头举起一块古老的铜质校徽——那是科多斯多瑞兹的校徽,被她从太爷爷的遗物中找到,用"修复咒"复原了。"太爷爷,您看这校徽上的鹰,像不像仙女座的螺旋臂?"校徽在星光照耀下泛着暗光,鹰的翅膀确实像极了星系的螺旋结构。陈晓的目光落在自己胸前的校徽上,这枚陪伴了他百年的铜章,此刻仿佛也在呼应遥远星系的召唤。
深夜的书房里,陈晓躺在悬浮躺椅上,看着天花板上投射的星图——这是目前人类能探测到的所有星系,每个星系旁都标注着魔法场特征。林薇帮他掖好毯子,毯子是用火星羊毛织的,表面的"恒温咒"能保持适宜的温度。"年轻人们说,准备用'空间褶皱'做'星系跳台',"她轻声说,"争取百年内实现星系间的常规往返。"
陈晓拿起那半截雷鸟羽毛魔杖,杖尖在星图上的仙女座位置轻轻一点。墨迹突然泛起流动的金光,沿着星系间的虚线蔓延,像一条发光的桥梁,连接起所有已知的星系。"告诉他们,"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释然的温柔,"探索的终点,是回家的路。"
魔杖从他手中滑落,悬浮在半空。林薇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来,像七十年来无数个夜晚那样温暖。窗外的星光透过玻璃照进书房,落在星图上,给那些金色的航线镀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新的旅程也将继续,带着魔法的咒语,带着科学的严谨,带着人类对宇宙的好奇与敬畏,走向更辽阔的星海。
而属于魔法与科学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就像这漫天的星辰,旧的光芒在宇宙中旅行,新的恒星正在诞生,那些刻在金属与土壤里的咒文,终将和宇宙的呼吸一起,在时光里长出新的年轮,一圈圈向外,直到所有星辰的尽头,直到故事开始的地方。
2090年的清明,细雨如丝,中科院特殊材料实验室的"星轨档案馆"里弥漫着旧纸张与魔法水晶的混合气息。陈星跪在特制的悬浮梯上,小心翼翼地整理着陈晓的手稿。这些泛黄的纸页上,除了密密麻麻的公式,还有用魔杖尖画的简笔画——有1965年在核潜艇基地画的咒阵草图,旁边歪歪扭扭地画着个笑脸;有1980年月球车的设计图,车轮旁标注着"像猫爪一样抓地"。
"太奶奶,您看太爷爷画的火星!"陈星举起一张手稿,上面用红铅笔涂画的星球旁,写着"要种满向日葵"。林薇坐在轮椅上,手指轻抚过纸页上的折痕,眼眶有些湿润:"你太爷爷总说,火星的红色土壤种向日葵肯定好看,可惜他没能亲眼看到。"轮椅的扶手嵌着半块共振水晶,是陈晓留下的,此刻正泛着柔和的光,像老人温和的目光。
档案馆的全息投影突然亮起,显示着仙女座主显示的实时画面。前哨站的年轻工程师们正在调试"空间褶皱定位仪",仪器的核心是用科多斯多瑞兹星核水晶打磨的,能捕捉星系间的魔法场褶皱。"陈老师,定位到三个稳定的'空间门'!"一个留着络腮胡的小伙子举着数据板喊,"能量波动符合太爷爷预测的'黄金区间',可以尝试物质传送了!"
陈星调出陈晓1985年发表的《空间魔法场论》,手稿上的公式与屏幕上的数据完美吻合。她的指尖划过"空间褶皱能量阈值"那行字,突然发现纸页背面有行小字:"宇宙是张对折的纸,找到折痕就能穿越"。字迹娟秀,是林薇的笔迹,想来是当年听陈晓讲解时随手记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一人纵横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四合院:一人纵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