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整个西北王府辖地都沉浸在备战的紧张氛围中时。
一队特殊的商旅,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抵达了西北王府如今的治所——凉州城。
这支商队规模不大,但护卫却异常精良,为首的是一名面白无须、身形俊朗的年轻公子,一身月白色的儒衫,显得风度翩翩。
他自称“长孙瑜”,是从洛阳前来,希望能在西北开拓家族生意的丝绸商人。
在凉州城东城检查站“外来人员登记处”,这位长孙公子递上了自己的路引和一份由长安京兆尹签发的公文。
负责登记的官员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干部服,态度不卑不亢,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文件。
“长孙公子,从洛阳远道而来,辛苦了。”
官员将文件审核完毕,盖上一个“许可入城”的印章,递了回去,不卑不亢地说道:
“按照王府规定,所有外来商旅,需暂时入住指定的‘四方馆’,待核实身份,办理完临时居住证后,方可自由活动。另外,你们携带的兵器,需要统一封存保管。”
“这是自然,客随主便。”
长孙瑜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小锭银子,不动声色地推了过去,悄然说道:“一点茶水钱,还望官爷行个方便。”
然而,那名官员却看也没看那锭银子,只是公式化地摇了摇头:
“抱歉,公子。王府有铁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吃商旅一茶一饭’。您请收回。请随我来,我带您去四方馆办理入住。”
长孙瑜,是长孙玥的族兄。
自从接到长孙玥托人带回来的家书后,整个长孙家族的族人们都被调动起来。经过层层选拔后,长孙瑜从家族众多青年一辈中脱颖而出。
他出身名门,走南闯北,见过的官吏不知凡几。无论是长安的公卿,还是地方的州县官,吃拿卡要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像眼前这般清廉自守、公事公办的,简直是闻所未闻。
一路上,长孙瑜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座传说中的凉州城。
街道宽阔而整洁,完全看不到内地城市常见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景象。道路两旁,店铺林立,招牌统一规制,看起来赏心悦目。
街上的行人,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大多行色匆匆,但脸上却洋溢着一种安定而充满希望的神采。
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看到了一队队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人在街道旁铺设着一种黑色的、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石子路面,还有人在路边竖起一根根笔直的木杆,在上面拉扯着乌黑的铜线。
这一切,都与他想象中那个“藩镇割据,民不聊生”的边陲之地,截然不同。
这里没有骄横的士兵,没有困苦的流民,反而处处透露出一种严谨、高效、欣欣向荣的气息。
这真的是一个藩王能治理出来的地方吗?
那个传说中“天降神雷,火龙咆哮”的西北王李唐,究竟是何方神圣?
长孙瑜心中的好奇,愈发浓烈了。
他此次前来,既为跟堂妹长孙玥见面,也顺带为家族生意另觅商机。
堂妹此前打理的的洛阳书肆,收到了一批来自西北的“奇书”。书中描绘的“世界地图”、“万物起源”、“几何原理”,彻底颠覆了他这位世家子弟的认知。
他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求知欲,更想亲眼见证,那片创造了奇迹的土地,以及创造奇迹的那个人。
在四方馆安顿下来的第三天,长孙瑜终于等来了召见。
召见的地点,不在威严的王府大堂,而在城郊的一处“农业科学院”内。
当长孙瑜被带到一处巨大的玻璃暖房前时,他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在这深秋时节,暖房之内,竟然温暖如春,一排排架子上,种满了各种绿意盎然的作物,甚至还有一些他从未见过的红色果实。
而那位传说中的西北王李唐,正穿着一身简单的便服,蹲在一块试验田前,饶有兴致地和一名老农讨论着什么。
他看起来很年轻,最多不过二十四五岁,面容俊朗,眼神深邃,丝毫没有传闻中的杀伐之气,反而更像一个醉心于格物致知的学者。
“你就是长孙瑜?”
李唐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目光平静地落在长孙瑜身上。他的目光仿佛能洞穿一切,让长孙瑜感觉自己那点伪装,在他面前无所遁形。
“长孙瑜,拜见王爷。”长孙瑜躬身行礼,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必多礼。”
李唐摆了摆手,淡然笑道:“你们长孙家也算沉得住气。玥儿的家书你们应该早就收到了吧。时隔至今方派了个后辈子弹前来,呵呵,不愧是中原排得上号的百年世家,确实够谨慎的。”
一句话,便将长孙瑜的身份和来意,点得一清二楚。
获悉长孙家派人来西北的消息后,李唐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告知长孙玥。
长孙玥负责的西北总商会,这段时间天天都在不停轴地高速运转。长孙玥更是日理万机,忙得连跟李唐亲热求欢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晚唐:开局一条船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晚唐:开局一条船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