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泰二十年秋,节气呈祥。
增添了不少海外作物品种的大雍土地,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丰收的季节。
玉粟、土薯、甘薯、饭瓜、笋瓜、手瓜、树瓜、刺果、红果、参果、来豆、油梨等,大雍没有过的物种在这几年里都陆续培育出了足够多的种子,广为种植。
其中可以作为主粮的玉粟,产量比稻粟高,还可生吃。
土薯和甘薯的产量堪比参薯,味道还更为细腻美味。
而大如铜盆的饭瓜,产量更是震惊世人。
饭瓜瓜肉橙黄,煮熟后甜美可口,几乎得到所有人的喜爱。
特别是老百姓,如今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几乎都种植上了饭瓜。
加上其他由天子亲自遴选过的物种,大雍的粮食以及瓜果蔬菜品种比之以前丰富不少。
再加上国土扩张,以政利民,合理迁徙百姓,均衡发展人口。
并限制权贵世家富户大户在各州府囤积土地的上限,让普通百姓也有置田买地的机会。
且因着外财不断,平民的税赋一减再减,不过几年时间,大雍国民的日子,就起了极大变化。
说粮丰衣足民富国强也不为过。
随着大雍百姓过上好日子,大雍邻邦与大雍的贸易也频繁起来。
仅仅几年时间,大雍与邻邦的通商隘口就增加了十几个。
大雍丰富的物资,由各种商队交易往外邦, 贸易走向繁荣。
互惠互利之下,邦国愈发趋于安分。
大雍的物产甚至跨越邻邦,走向更远之地。
在天子远海探索壮举的激发下,凭着大雍的强国威名,越来越多的商队胆大气壮,志向高远。
不但为世人带回来更多域外之物,也增进了大雍与各国相互间的了解。
面对国库丰足,粮仓满溢,民安物阜的好光景,慕玄月欣慰有加。
历史长河中不乏盛世之景,但最多持续百余年就会走向衰落。
虽然没有千秋万代的国运,但她仍然希望慕氏皇族能长久保持应有的警惕,不断修正自己。
她是这般做,也是这般教导太子。
至于天子,在外十几年的弟弟,已经不太当他自己是皇帝,她也很无奈。
在外“逍遥”了十几年的天子,以自己对内政已生疏为由,没大事他都不上朝,让太子继续代父理政。
他与皇后在宫里开辟出的一亩几分地里,整日捣鼓各种“稀奇古怪”的作物。
没人会想到,天子如今竟然会甘于做农夫之活。
跨马握银枪,挑水扛锄头,大雍帝皇都做得。
嗯,还很顺手。
而对农活不陌生的皇后,是天子最好的干活搭档。
帝后二人在皇宫一角,经常头戴笠帽身穿布衣的挥汗劳作。
他们的辛勤专注,让司农司的官员都自愧不如。
因为好些海外物种,帝后培育得比他们司农司还好。
这让那些心心念念想让天子勤政上朝的臣子,有时候都有口难言。
毕竟帝后躬耕为民,是在做利在千秋之事。
慕玄月对天子安于农事也没多言。
如今国泰民安,四邻安分,弟弟无处可战,也不再有远航之念。
他在信守他当初说的回来就安分做皇帝的诺言。
哪怕就做个闲散帝皇。
当然,他最想做的还是太上皇,但太子目前并未同意承位。
没人比她更清楚弟弟的心性。
他知自己的长处,也知自己的短处。
正因为有这样的自知之明,才不恋至尊之权,用他自己的方式为大雍尽他所能。
她没有强迫弟弟上朝理政,有勤奋的太子在,问题不大。
有问题的只是某些心思过多的臣子。
天子的后宫至今仍是皇后一人,皇嗣单薄,自然有臣子“焦虑”在心。
但天子十几年前都无扩充后宫之心,只要他不乐意添人,无人再能左右他的意愿。
如今更是仗着太子已经长大,腰杆儿直的称自己老了,把兴旺皇室的大业交给太子。
直把群臣给惊得瞠目结舌好一阵。
天子正值壮年,居然说自己老了。
难道是经得太多非常事,已经力不从心?
哎哟!这可非同小可。
臣子们说话都谨慎有加起来,深怕说得越多越让天子难堪。
钻营无道的臣子最终把目光聚到日渐长大的太子身上。
朝堂上提议为太子选妃的折子越来越多,这些折子基本都堆到明嘉公主跟前。
臣子们都心知,说服明嘉公主比说服太子或者帝后都管用。
太子如今确实到了可以议亲的年纪,慕玄月自然知道。
她问过帝后有否合心之人,也问过太子是否有心向之女子。
结果帝后都表示这人选得由她掌眼。
太子妃人选关系着国祚,他们坚信皇姐的眼光要比他们的好。
特别是天子,他觉得皇姐能为他选个好皇后,自然也能为太子选个好太子妃,以后也会成为好皇后,不拖他儿子后腿。
就连太子也是这般想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云掩初弦月》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云掩初弦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云掩初弦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