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姑姑在,他等着合适的女子来跟他成亲即可。
他不太乐意把时间浪费在看花择柳上。
一家三口甩手得如此彻底,让慕玄月甚是头大。
太子不是没机会认识京都贵女,前年忠义伯的嫡子议亲娶亲,太子都有到场添彩。
忠义伯夫人还特意多安排了两场花宴,目的就是想让太子外孙有机会接触些适龄姑娘。
只可惜她的太子外孙始终没开窍,那些贵女他见过即忘。
在亲事上,父子俩都如出一辙的不上心。
慕玄月把那些催选太子妃的折子都推到一边,这事急不来。
她不会因为臣子上谏,就立马张罗。
事关重大的事,要谨慎考察。
升任左相的韦彦之也力压某些同僚的迫切之心,为太子争取更宽松的择偶时机。
侍奉三位君上,一个天子,一个明嘉公主,一个太子,他深知三位为君者都不会轻易受臣子牵制。
自然也明白后宫之事,绝不是其他人想得那么理所当然。
天家无庸人。
作为臣子,把心思放在本位才明智。
这些年因天家重用而位居人臣,韦彦之很是知道自己的立场该站哪一边。
他出身普通,即使娶得出身高贵的贵女为妻,但韦家到底是靠他一力撑起。
兢兢业业十几年,政绩斐然,大志得展,家门荣光。
皆因圣恩浩荡,才有今时今日他立于朝堂的举足轻重。
来之不易的地位,辛苦挣下的家业,都让他律己谨慎,不敢大意。
是以内阁要再议东宫之事时,他断然跳过,把秋收税赋的重点拎出来商议。
户部尚书濮诚治同样是公心在胸之大臣,帝后不急的事,臣子表现急切,在他看来难免有私心作祟之疑。
所以他对选太子妃的事也不发表意见。
自己儿子都是及冠后才娶妻,他自觉没有催促太子成亲的资格。
在韦彦之提到秋收赋税之事时,濮诚治立马接过话头。
已经完成新旧交替的内阁,以左相为首,左相跳过的议题,聪明人都知道要搁置。
内阁其余人等互相看了一眼,有心思的都按下心思,附议民生政事。
慕玄月在早朝上对东番岛船队往南海航行的计划提供赞成意见后,就把朝会交给太子主持。
她回衙房给辛依娜回了封信,恭喜她又生了个幺儿。
当年天子远航失联三年,辛依娜不畏艰险带着人和大量物资出海去找寻。
历经千辛万苦,才通过天子船队留在某些海岛上的标记,找寻两年多到达北大洲,最终见到在那里开荒凿矿的同胞们。
虽然她的三位兄长已经牺牲两位,但她的未婚夫历经了水土疫病还活着,成就了一场在北大洲举办的旷世婚礼。
由天子主婚,还封她六品女官之位,如今已是东番岛上得力官员之一。
对于聪明勇敢又忠贞坚韧的女子,慕玄月向来不乏好感。
她尤其欣赏辛依娜磊落爽利的性子,除了公务信件,她们之间亦有私信来往。
算是一个难得的知交好友。
这次由东番岛主张往南海深入探索的提议,本在十几年前就有此打算,现在成行也未晚。
大雍船队已经有一次远海征服的经验,往南深入探索定会更加顺利。
处理完信件,她没有像以往那样待在衙房继续处理公务。
而是回府带着一对儿女回镇国公府去探望公公。
镇国公旧患复发,把镇北军交给大孙子卫陌阳掌管后,已经卸甲回京。
作为镇守大雍北境的世家武将,没有马革裹尸,能安享晚年实为大幸之事。
卫家由侯门升公府,破了卫家百多年恪守的自谦不居位的家训。
本朝赐下的第一块丹书铁券,让卫氏一族放下了害怕功高震主的恐忧。
他们把这份难得的保命符功劳都记到明嘉公主身上,对其敬重更胜从前。
如今已是镇国公夫人的孟氏,年过花甲,尚且硬朗。
小儿媳回府她自是高兴得很,她立马跟身边的小姑子说道:“今儿人齐,你们别急着回去,留下用了晚膳再走,我让厨房烤羊羔子炖羊肉汤。”
带着大孙女回娘家探望兄长的卫宁娴,没想到正要告别回府,明嘉公主就带着儿女回来了。
这时候她不能失礼离开,自然满脸笑容的应下:“那我们再叨扰多一阵,反正吃不穷娘家。”
这话让孟氏哈哈哈的笑:“今日你们可劲造,别撑坏肚皮就行。”
大雍日新月异,国富民强,再也不是十几二十年前堪堪欲坠的破落模样。
他们卫氏一族也早已不用贴补军资,家财只增不减。
且有明嘉公主指点,他们卫家家业在这些年的用心管理下,均欣欣向荣。
族人们的日子都已经很好过,再不用扣扣搜搜的为镇北军兜底儿了。
卫家为大雍尽忠尽职百多年,牺牲了无数男儿,才换来当下安定富足的日子,自然不会亏待自己。
该吃吃,该用用,不奢靡浪费,也不没苦硬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云掩初弦月》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云掩初弦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云掩初弦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