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心中一动,笑道:
“谨行有何指教于孤吗?”
沈谨行连忙谦逊辞谢:
“陛下思虑深远,雄才大略,谨行岂敢妄称指教。”
“想必陛下也早有所打算,陛下刚刚登基,根基未稳,骤然要撤换那些与陛下作对之人职位,甚至毫无缘由杀得人头滚滚落地,反弹必大。”
朱瞻墡会意一笑。
想法倒是不谋而合,且看沈谨行会说出什么道理来。
“哦?”
“谨行且说说,这是何道理?”
沈谨行谦卑笑笑:
“谨行昔日穷困潦倒之时,曾于河边垂钓,捕鱼充饥。”
“腹中越是饥肠辘辘,越是着急,鱼儿就越不上钩。”
“反而不着急的时候,闲坐垂钓,却大有斩获。”
“万事万物皆同此理,谨行夸夸其谈,让陛下见笑了。”
朱瞻墡哈哈大笑。
沈谨行这番话,倒颇为切合后世职场法则“急事缓办,缓事急办”的道理。
急事缓办,才能通盘考虑,注意到各处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避免漏洞百出。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谨行这番劝谏很是不错。”
“你是说处理英国公张辅和内阁诸文臣的方略吧?孤也正有此意。”
沈谨行双眸骤然亮起。
口中喃喃自语: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一激灵慌不迭拿起纸笔匆匆记下,讪然一笑:
“陛下金口玉言,且容谨行记录下来置于案头,时时警醒自己。”
朱瞻墡有了继续考较沈谨行的心思:
“你且说说,具体要如何急事缓办?又该怎么办了他们?”
谏议被朱瞻墡采纳,沈谨行自信了许多,侃侃而谈:
“陛下当稳住其中领头之人,加封虚衔以做安抚,再寻找突破口,给予致命一击。”
朱瞻墡和沈谨行对视一眼,默契大笑。
朱瞻墡兴致大起:
“谨言那边进展如何?”
沈谨行连忙恭敬肃立:
“已悄悄收罗到不少人证物证,只是关键来往账册证据,还得杀入建宁杨府才可获取。”
“舍弟手中毕竟只有江湖力量,为免打草惊蛇,并不敢骤然潜入。”
“最好有朝廷官方力量迅速封锁杨府搜查,避免消息走漏。”
官方下场查案?
锦衣卫?东厂?
一瞬之间,朱瞻墉已经有了合适人选。
锦衣卫为执法力量,东厂为检察机构,再加上扬善门的隐秘江湖势力,类似于后世的朝阳区群众,如此就可在大明朝野织起一张严密无比的恢恢巨网。
事无巨细,只要自己想知道的,没有什么事能瞒得了自己。
沈谨行思虑缜密,倒也是个不错的人才。
“谨行,你可愿入朝为官?”
朱瞻墡笑吟吟问道。
沈谨行身躯大震,双眼璀璨如星。
可不过片刻就黯淡下来,连连摇头:
“陛下不可!”
“谨行文无秀才功名,武不能驱策沙场,贸然入朝为官,言行鄙陋,只会为陛下蒙羞。”
“谨行能替陛下看管好至善堂这份基业,在民间成为陛下耳目,心愿已足矣。”
“陛下若是想提拔潜邸之人,在朝臣文官中另竖一帜,谨行倒是有一策可用。”
朱瞻墡大奇:
“何策?”
“谨行为陛下留意民间抑抑不得志学子,考察其学识品行,如有合适人选,推荐给陛下。”
“陛下也可在国子监中提拔尚未出仕的良才,这些人托庇于陛下才得步入仕途,必会对陛下忠心耿耿,报答知遇之恩。”
朱瞻墡缓缓点头。
两人谈说之间,兴安和海寿已经到来,请襄王入宫。
路途之中,朱瞻墡低低问道:
“荆王和滕王现在如何了?”
兴安脸上不忍之色一闪而过,低头默然无语。
海寿满脸沉痛:
“荆王滕王心伤于其胞母之死,医药无效,已经薨了。”
朱瞻墡微怔。
好一招快刀斩乱麻。
郭家已经式微,翻不起什么风浪。
只是,侄女和侄外孙死得不明不白,张辅会善罢甘休吗?
再次到达奉天殿前广场,众朝臣早已等候于此。
昨夜宫中剧变,朝臣们都已听说,一个个心头寒意直冒。
夏原吉杨荣杨士奇这些人,对视之后微微摇头,决定按棋不动。
计划赶不上变化。
原本定好的方略,已无用武之地。
如今洪熙帝剩下的皇子,仅剩庶出未成年的朱瞻墺、朱瞻垍、朱瞻埏。
全都居住于宫中撷芳殿。
都只是张皇后砧板上的一块肉而已。
看张皇后的决绝,襄王继位若是再有变故,这三位皇子只怕也难逃毒手。
朱瞻墡特地看了眼张辅。
张辅微躬站立面色如水,依然看不出喜怒。
仿佛发生的这么多大事,全都与其无关一般。
张皇后姗姗到来,凤目环视全场,冷哼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开局送瞻基皇兄升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开局送瞻基皇兄升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