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律说:“对。”
娘问:“言律,这个船要行驶多久呢?”
言律说:“算上停靠的时辰,船会行驶一个半时辰。”
每过一座桥,言律都会告诉我们桥名。坐在我们对面,梳着“螺髻”,用珍珠发带装饰头发,头戴淡粉色芍药花,画着好看的妆,身穿白色交领上襦,红色印花裙子,身披淡紫色披帛,手上戴着银制义甲的歌姬抱着琵琶唱歌,这首歌听起来温婉动人。
娘问:“这小娘子唱得是什么歌?好听极了。”
舒大娘说:“这是白居易的《采莲曲》,小娘子用扬州话唱的。”
娘笑着说:“她用扬州话唱歌,别有一番韵味。”
敏敏起身说:“姜大娘,我也会唱歌。”说完,敏敏用扬州话给我们唱了一首听起来很欢快的曲子,敏敏唱完曲子,我们拍手鼓掌,敏敏坐下。
娘说:“敏敏唱得真好听。”
我说:“敏敏的歌声很悦耳。”
舒大娘笑着说:“这首歌谣她是唱着玩的。”
娘问:“敏敏,你唱的也是《采莲曲》吗?”
敏敏高兴地说:“我唱的是娘写的《草药歌》。”
舒大娘说:“敏敏有时喜欢听曲子,我就写了一首《草药歌》。”
我问:“敏敏,你可以用官话再唱一遍吗?”
敏敏开口唱歌:“青青小草可入药,清热解毒作用妙,泡酒洗澡煎水熬,外敷食补都有效,有时草根也是宝,藏在土里不易找,发芽又长小青草。”我们再次拍手鼓掌。
阿爹问:“孟兄,我听茶行会的朋友说,扬州有句话叫‘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是什么意思呢?”
孟大丈说:“早上吃早茶,晚上去浴堂。”
不知过了多久,船夫走到船头,把船锚固定在河岸的铁链上,船在小市桥停靠,河岸边有低矮的石栏,一所书院,一些街道和店铺,店家们用方言吆喝售卖物品,穿着各色衣裳的行人来往。
书院学子们解了“腰舟”,背上书篓下船,他们和船夫互相作揖道别。
陆续有一些游客登船,两位个子高,束发,戴银冠,长着古铜色皮肤,身穿圆领窄袖深紫色长衫的男子手拿“腰舟”登上船,其中一位男子长相老成,另一位男子五官端正。他们系好“腰舟”,向船上所有人行“抱拳礼”,我们也起身行礼,孟大丈回了“抱拳礼”,行完礼,我们就坐下。
我们欣赏岸边的风景,船夫走到船尾摇橹,船行驶了一阵子,河岸边都是连绵不断的苍翠的大山,五官端正的男子说:“大哥,你输了。”
长相老成的男子从衣裳里摸出一块碎银说:“原来扬州二十四桥是数量,不是一座桥的名字。”五官端正的男子接过碎银,把钱放进荷包。
阿爹问:“二位郎君,你们都是汴京人吧?”
五官端正的男子回道:“是。”
阿爹笑着说:“在扬州游玩,能听到乡音,真是倍感亲切。”
长相老成的男子问:“老丈,我看您面熟得很,您是不是在旧曹门街卖茶叶的茶商?我和我弟弟经常来你店铺买茶叶。”
阿爹笑着说:“正是沈某。你们可以叫我沈大丈,这是我妻子,姜大娘,这是我女儿,沈清容。”
阿爹接着介绍说:“二位郎君,这位是孟巡检,那位是她娘子,舒大夫,坐在孟巡检旁边的,是他们的儿子,孟言律,坐在舒大夫旁边的,是他们的女儿,孟小敏。”
阿爹问:“二位郎君,你们怎么称呼,你们以后来买茶叶,我可以给你们便宜一点。”
长相老成的男子说:“在下马成,这位是我弟弟,马未。”
孟大丈问:“二位武士,武学院很少放假,你们是请假来扬州游玩的吗?”
马未说:“不是。”
马成说:“回孟巡检,前些日子,教授下雨天教我们骑马射箭,摔伤了手臂,大夫让他修养半个月,教授给我们放了半个月的假。”
马成说:“沈娘子,孟官人,我们之前在一次蹴鞠比赛见过,沈娘子当时给我们簪花,你们还有印象吗?”
我说:“我没什么印象了。”
言律说:“我有印象,你们是公孙兄的朋友吗?”
马成说:“我们是临风的朋友。”
孟大丈说:“马成,马未,你们是第一次来扬州吗?你们听得懂扬州话吗?”
马未说:“孟巡检,我们是第一次来扬州,扬州话听不太懂,有时候与扬州人交流全靠比划。”
阿爹起身,从衣袖里掏出一本《扬州话速成》,递给坐在对面的马未说:“马成,马未,这是我女儿在开宝寺买的书,你们拿去看吧,她一共买了三本。”
马未起身接过书籍,说道:“谢谢沈大丈。”
阿爹说道:“不必客气。”
孟大丈问:“你们吃过午饭了吗?”
马未说:“还没有。”
孟大丈笑着说:“这船再经过六座桥,就到‘芍药桥’了,要是你们不介意的话,你们可以随我们一起吃午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汴京定容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汴京定容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